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王玉追
今年初,宁波市鄞州区发出“史上最强”乡村运营招募令,7个优质乡村面向全国招贤纳士。
不到一个月,报名人数就达90多人,其中不乏博士后、海归人才。
近日,经初步筛选,确定了56名选手入围4月8日的初选会。
跨国夫妻发来报名邮件
4月3日,鄞州区农业农村局会议室内一片繁忙。偌大的会议桌上,报名材料层层叠叠堆积如山。工作人员仔细分拣整理,为初选会做准备。
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招募令一经发布就迅速“走红”,咨询电话不断,一周内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预期。
此次报名不仅人数多,人才素质也特别高。报名者中,既有农业产业技术领域的专家、乡村规划设计师,也有擅长农文旅融合的团队;既有本地乡创人才,也有来自省外甚至国外的人才。一大批报名者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在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电脑里,保存着一封来自英国的报名邮件。报名者是一对跨国夫妻,丈夫为英国人,妻子则是中国人。
招募令发布仅一周,就收到这份全英文的简历,这让工作人员颇为惊讶。邮件是一名英国人发来的,他在邮件中介绍了自身情况,表达了想来中国运营乡村的意愿。其妻子熊女士也附上了中文报名材料。
原来,这对夫妻现居英国,均毕业于医学院校,从事医疗健康行业。他们在网上看到鄞州区招募乡村CEO的信息后,萌生了来中国运营乡村的想法。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随后与这对夫妻取得联系,并进行了初步沟通。
博士后携团队欲投身乡村振兴
报名者中不乏来自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学府的硕博人才。
刘苏是一名博士后。“我从事土壤生态环境研究,这个研究领域决定了我与乡村有不解之缘。”刘苏介绍,他此前在北京工作多年,后在全国各地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不少乡村借助生态环保技术,提升了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人才引进,他已来到宁波发展。
“一看到招募令,我就特别激动,这不正是我心中所愿吗?我很快跑遍了这7个乡村,进行深入了解。”刘苏说,“虽然我主要研究土壤生态修复,但我们公司组建了乡村振兴项目团队,在农业产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不少人才。”
刘苏说,这7个乡村各具特色,资源禀赋优越。基于自身及团队的专业优势,他选择了土地、林业资源丰富,以及适合打造农业产业的3个乡村作为竞聘目标。
海归人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武佳盈在澳大利亚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在当地创立了与农产品及健康食品相关的实体企业。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了7年后,她又回国创办了跨境电商公司。
15年商贸行业的积累让她拥有了海内外社媒330多万粉丝,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目前,她在宁波有一部分的跨境电商业务。
“乡村农产品需要推广营销,我恰好拥有这样的平台和资源。如果我和团队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将实现资源互补,进一步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研发、销售网络和品牌打造。”武佳盈说,她已走访了解多个乡村,前期对接进展顺利。
留学马来西亚的胡锦雯,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是宁波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副总,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她说:“我希望用自己所学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选手走访鄞州乡村
连日来,鄞州区农业农村局从近百名报名者中精挑细选,确定了56人参加初选会。
通知发出后,选手来到鄞州实地走访。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组织各个乡村的主要负责人、乡镇农办负责人与他们对接交流,为下一步选聘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远在云南的郭丽瑾得知自己入围初选后,立即乘坐飞机来到宁波,走访了自己意向中的乡村。
“这是我第一次来宁波,这里的乡村深深吸引了我。”郭丽瑾从事乡村文旅建筑设计工作已有10年,参加过许多乡村项目并获奖。想来宁波,一方面是喜爱江南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是她丈夫在杭州长大,公婆住在杭州。因此,当她在网上看到这则招募令时,一下子就心动了。
据了解,三分之一的报名者来自省外。
目前,鄞州区农业农村局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选聘前期工作,将于4月8日召集入围者开展首次初选会。届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7个乡村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农办负责人及乡村运营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将对选手进行进一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