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郭蔚冉 陈冰
春山如黛,茶香漫卷。
天气晴好之日,茶农们都会起个早,指尖翻飞中,熟练地采摘嫩绿的茶芽——宁波各茶园,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一
“我们有一批精心挑选制作的绿茶开始装车,即将踏上前往毛里塔尼亚的旅程。”浙江可耐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方海伦,捧起一把青翠欲滴的茶芽,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客户评价他们的茶叶“泡三次仍有真味”。“这是对我们茶叶品质最好的肯定。”他说。
据他介绍,可耐尔食品深耕非洲市场20年,每批原料经过筛选、农残快检和人工复验三道关卡,年产茶叶产品数千吨,今年月均出口量更是稳定在30个集装箱以上。
不只是可耐尔食品,宁波很多企业都有一本“出海生意经”,主角是一片片茶叶。
宁波瑞祺阳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车间,茶香四溢,工人们忙着给发往摩洛哥等国家的茶叶打包。
宁波同益茶叶有限公司主打高品质出口茶叶原料加工,今年春茶订单量同比增长17%。
茶叶出口,规模能有多大?
宁波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宁波口岸出口茶叶3.2万吨,同比增长12.1%,在同期全国茶叶出口量中占比接近一半。
回看去年全年,宁波海关监管验放出口茶叶40.7亿元,同比增长7.5%,欧洲、非洲等地区是主要出口目的地。
二
茶叶加速“出海”,说明中国茶叶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增量背后,也有隐忧。
出口市场的复杂性是一道门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茶叶的口味、品质、包装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在饮茶习惯上也有不同的偏好。
以绿茶为例,国外消费者大多把绿茶作为标准化工业产品,偏好眉茶、珠茶等品类。
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条形炒青绿茶经过精制加工后称眉茶,外形似眉毛,香高味鲜;圆形炒青绿茶精制加工后称珠茶,外形浑圆紧结,香高味浓耐冲泡。
“这两类绿茶就颇受摩洛哥等国家消费者青睐,他们喝茶,不太考虑茶叶几叶几芽,也不讲究茶叶何时采摘,与国内需求形成鲜明反差。”该负责人说。
因此,茶叶出口企业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各国对茶叶设定的不同准入标准又是一道门槛。
可耐尔食品相关负责人直言,最近几年,部分非洲国家不断提高进口茶叶的技术性准入门槛,一方面大幅增加企业实验室检测成本,另一方面对产品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茶叶领域的国际竞争本就激烈,近两年更甚,导致业内鱼龙混杂,货值下降,企业压力倍增。”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三
茶叶的“出海生意经”还能怎么念?
在茶叶出口领域深耕30余年的宁波市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葛时波表示,茶作为天然、健康的饮品,国际市场潜力很大,但宁波茶叶出口比较依赖客商,客商提出需求,企业提供产品,这样的模式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他给出两点建议:第一,尝试通过深入剖析相关市场需求,优化茶叶品质,严控质量标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提高甬茶“身价”,同时延长产业链,开发输出更多与茶文化相关的产品。
比如,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茶、小包装茶,配套茶器与冲泡指南,使外国消费者在品鉴过程中自然接触“茶礼”“茶艺”等文化符号。
这种产业化输出模式还可以促进中国茶文化从神秘东方符号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
第二,要借力跨境电商等新兴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扩圈“出海”。
“其实夏秋茶也有很大的需求量,但大部分本地茶农在谷雨节气后就不再采摘茶叶,大家如果能够跳出传统观念中的时令限制,就能寻求更大出口空间。”葛时波说。
当然,针对困扰企业的国际贸易法规、税收等难题,还需要相关部门“搭把手”。
记者了解到,宁波海关已成立茶叶技术贸易措施研究小组,动态梳理主要市场的农残限量和检疫标准,帮助企业规避技术壁垒,并推行“一企一策”质量提升计划,针对关键指标开展原料预检,建立“农残风险预警清单”。
“通过打造‘政策直通+云上服务’双通道,叠加预约查检、优先出证等便利措施,我们还将茶叶出口通关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宁波海关所属鄞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一片叶子能否带动一个产业?期待绿色甬茶以品质破局,以文化赋能,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