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甬纪轩
近日,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下称“两新”)政策落实落地、资金监管等情况,深入市委金融办和金融机构走访调研,找准打造设备更新增值服务体系“小切口”,督促发挥职能优势,出台地方配套金融政策,形成以融资租赁助力“两新”政策落地的宁波模式,促进“两新”覆盖更加全面,资金监管更加规范,惠企感受更加真切,发展信心更加稳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持续强化政治监督,以有力有效举措不断推动优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坚持系统联动 贯通压责纠偏“全链条”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纪检监察机关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是其中重要一环。“我们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层层拧紧责任链。”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掌握实情、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以建章立制促长治长效,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市纪委监委紧扣《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一统四联”机制,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与政治监督、深化改革、制度保障、作风建设联动,确保政策一致、工作耦合、整体推进。
通过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台账,细化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及纪检监察机构工作任务,综合运用“三交底”廉政谈话等执纪监督手段,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推动完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双闭环”,构建起横向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
针对各项助企帮扶政策兑现情况,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发改、财政、经信领域等“1+10”调研监督工作专班,聚焦政策部署、承接、配套、落实等各环节,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监督,深入查找短板不足,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为更全面、及时、准确排查涉企相关问题,市纪委监委还与市委改革办共同牵头,建立由13家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排查处置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召开调研座谈会、市县联动督导等方式,及时排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决策部署不力以及有关单位、公职人员损害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经研判为涉企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或需纪检监察机关协调推进的重点问题,由市纪委监委采取跟踪督办、约谈提醒、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跟进处置。
今年1月,镇海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走访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时得知,因春节临近,企业担心巨化新材料项目建设延缓,影响投产进度。“这个省‘千项万亿’工程很快就要进入竣工投产阶段,时间耽搁不起啊!”负责人忧心忡忡。
得知企业的担忧后,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跟进落实,“室组”联动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和石化区有关局(中心)解决安全生产、人员保障等问题,确保项目春节期间连续建设不停工。“投产后,项目生产的新材料将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发展得更好!”公司负责人表示。
深化专项整治 破解政企互动“中梗阻”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现在政府单位同志开展检查都会一起过来,减少了我们的准备工作,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效率提高了不少。”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北仑区纪检监察干部,雪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副主任顾美君说。
多部门、多层级的检查,时常会困扰企业。针对这一现象,北仑区纪委监委找准涉企执法监督这个“切口”,用好项目领办、片区协作、督改并重等机制,推动实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其间,该区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对14家单位涉企执法监管工作全程嵌入监督,“室组地”联动建立5个片区协作组,实行扁平化管理,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强化执纪监督。2024年,该区共排摸第三方辅助监管机构21家,梳理出部门多头重复执法等问题16个,合并减少涉企执法检查项目33个,减少不必要扰企5119家次。
市纪委监委将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作为切入点,强化对政法系统以及招投标、中介服务、金融、国资国企等领域存在的问题监督检查,推动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招投标监管机制深化改革、清廉民企法治护航等专项行动,督促各重点领域查找问题短板、规范履职用权、健全监管机制。驻市委办公厅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优化开放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专项政治监督,聚焦民营企业涉法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和涉外领域法治服务需求迫切等实际,通过“蹲点式”调研和“贴身式”监督,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靠前、主动作为,打造“预防、监测、服务”一体护航营商环境新模式。
余姚市纪委监委紧盯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部门意见、综合研判既有案件等方式,分析近3年来全市各部门、乡镇街道购买第三方服务情况,从中发现责任单位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合同履约情况监管失位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切实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整改。
坚持同向发力 提升亲清交往“新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三张清单”正向引导、反向约束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开展“亲清健康指数”标准建设,优化“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工作机制,运用“亲清管家”“‘企业烦恼’指数”等做法,推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使亲清政商关系成为清廉宁波建设的鲜明标识。
良好的政商关系还需要政商两方凝聚共识、协同推进。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督促协同相关部门实施政商交往“亲清链”、完善民企建设“清廉链”,扎实推进民企清廉合规建设、推动民企现代治理。
象山县纪委监委健全与工商联、经信局等单位的协作联动机制,梳理编发《民营企业廉洁风险防控16招》,引导企业健全内部防控机制。探索共建亲清政商“廉盟”新模式,积极搭建亲清场馆,组织政企恳谈会,推动行业商会制定廉洁自律标准、政企交往自律公约,实现亲清政商“双向奔赴”。
奉化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统战部制定下发《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措施》,细化规范公职人员“六不准”“八严禁”,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七个不得”,让政商交往有据可依、有规可守。同步会同区经信局开展“一线研判、助推发展”活动,围绕“驻企专员”履职、纾困助企政策落实、企业面临的困难等开展一线调研,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以及整改清单。
宁波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紧贴“企业侧”,推动需求落地,助力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迭代升级“众创联盟”清廉品牌,邀请市场监督、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入驻政企交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点题,在环境保护、项目审批、政策解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比如,针对部分企业关于进一步提升申报享受惠企政策便利性的诉求,推动高新区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提升企业获得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扛牢监督护航政治责任,紧盯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以高质量监督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为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宁波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