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老咖啡馆”里“萃取”快乐的老闺蜜

见习记者 王婧霞

在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有一家“乐活老闺蜜”咖啡馆,其“店员”都是已退休的社区志愿者,平均年龄超过70岁,被称为宁波“最老咖啡馆”。近日,在咖啡馆周年庆活动现场,记者找到了每周二在咖啡馆值班的一对搭档:79岁的卢秀兰和70岁的陈平儿,听她们讲述在咖啡馆当志愿者充实晚年生活的故事。

卢秀兰和陈平儿是住在对面楼的邻居,她们既是闺蜜,也是社区志愿者。当社区招募咖啡馆志愿者店员时,这对老闺蜜出于“也想学点新东西”的好奇心,马上报了名。

“顾客多的时候,我们有点紧张,一开始拉花做不好,就用牙签手工雕琢。”陈平儿回忆起刚“入职”时的情景说道。为了提高技术,她们用洗洁精代替牛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打泡与拉花技术。面对扫码支付等电子设备的操作,她们也从一头雾水到如今驾轻就熟,甚至学会了如何保养咖啡机。

当上咖啡馆“店员”,让陈平儿收获了不少惊喜。去年8月的一天,一名男子走进店里,陈平儿觉得十分眼熟,端详后惊讶地发现,男子竟是自己退休前单位的同事。“您怎么找到这儿的?”陈平儿问道。同事笑着回答:“听说有个老闺蜜咖啡馆,我问了地址找来的,没想到你在这儿!”陈平儿自豪地回答:“我在这儿做志愿者,做咖啡可厉害了!”

卢秀兰也结识了更多的朋友。60年前她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去年9月,一位86岁的中学校友带着4位同学来咖啡馆聚会。“他们每人点了一杯拿铁,对咖啡味道赞不绝口。”卢秀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神采飞扬:“遇到校友,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还推荐他们去社区食堂吃午饭。”

这对“工作”搭档默契十足,还摸索出了提高服务效率的窍门。“要是顾客点了5杯,我们怕记错,就先把杯子摆好,哪三杯是美式,哪两杯是拿铁。”卢秀兰笑着说:“遇到年纪大的顾客,我们担心他们不习惯太浓的口味,会询问‘要不要咖啡淡一点,奶泡多一些,或者加点桂花’。”顾客喝完咖啡,她们总是虚心询问,期待对方提出改进建议。

去咖啡馆“上班”,已经成为这对老闺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家都支持我这份‘工作’,每周一孙女都会提醒我‘奶奶,您明天要去值班啦’。”陈平儿笑着说,“别人问我去哪儿,我都特别自豪地回答‘去咖啡馆值班’。”

卢秀兰和陈平儿轮到上午值班,会提前半小时到店预热咖啡机,如调至下午值班,则晚走半小时,清理机器中的咖啡渣。“要是哪天顾客少,我们心里还怪失落的,就盼着能忙起来。”对这份不收取报酬的“工作”,这对老闺蜜风雨无阻、兢兢业业。她们说,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在咖啡馆里服务下去的。

2025-03-2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4787.html 1 3 在“最老咖啡馆”里“萃取”快乐的老闺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