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性科学家 共话科普的力量

记者 张芯蕊 通讯员 陈莹

编者按

她们不仅是生命的孕育者、风雨中的避风港,更是无私与坚韧的代名词——她们可能是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志愿者……她们用温柔与坚强,撑起了“半边天”,用智慧和勇气,让世界更加多元、更加美好。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见证“她力量”系列报道,让女性的力量春风化雨,滋润你我他。

从居里夫人到屠呦呦,从吴健雄到林巧稚……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浩瀚星河中,无数女性以其智慧和才华,点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

前日,宁波图书馆以“科学有她,图书馆在科普阅读中的推动力量”为主题,邀请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唐立梅,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红林,宁波市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馆长李岚,围绕女性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科普阅读的力量,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若是从宁波人比较熟悉、了解的女性科学家讲起,屠呦呦是绕不开的名字。

“屠呦呦旧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开明街26号,保存着少年屠呦呦生活和学习的一段美好时光。”李岚介绍,1969年1月,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李岚认为,屠呦呦的坚韧与奉献精神,也是科研精神的组成部分。

“科学家只是一个职业,人人都可以是科学家”。一路“入海破冰”的唐立梅的科考故事,让全场听众“屏息”。从搭载“蛟龙”号探秘3000米深海,在海底生物的簇拥中采集样本;从摇摇摆摆的南极帝企鹅,到深潜器舷窗外游弋的发光生物——这些被唐立梅称为“职业日常”的片段,点燃了听众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

演讲中,唐立梅认为,科学普及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好看的图片、恰当的比喻、生活化的语言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李红林说,科普是将复杂理论转化为生活叙事,转化为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而女性天然在情感连接上有一定的优势,在科普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力量。

2025-03-0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1878.html 1 3 与女性科学家 共话科普的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