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急救素养应寓教于乐

孙维国

“他的跳水方法很危险!”“不靠谱的太乙真人,急救也不靠谱!”……昨日下午,鄞州实验中学沧海路校区的多功能教室里热闹非凡,821班、802班两个班的近100名学生正在这里举行特别的班会课(2月27日《宁波日报》)。

急救是一项“生命技能”,掌握这项“生命技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教育。传统的急救课程可能因为过于枯燥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对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枯燥的讲解和死板的操作示范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将急救教育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通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情节,让学生们在娱乐中领略急救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急救教育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因为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与电影、情景剧等形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急救操作方法,并且更容易记住和运用。“沉浸式”的培训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还能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急救的重要性。

急救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急救技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们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够从小树立起急救意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得到锻炼,更能够在学生们进入社会后,为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提供宝贵的心理准备和行动指南。

“寓教于乐”的急救培训应当成为常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这项必备的“生命技能”。寓教于乐,多多益善。在学生安全教育上,不断创新“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对安全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2-2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1368.html 1 3 提升急救素养应寓教于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