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番茄上“高架”

农户和农技专家在观察“空中番茄”长势。(方舟 王佳辉 摄)

记 者 王佳辉

通讯员 方舟 方辰杰 胡磊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宁波市江北东莱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走进智能玻璃温室,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场景就跃然眼前:郁郁葱葱的藤蔓整齐排列,番茄挂在半空中,好似一串串灯笼……

“我们的‘空中番茄’采用新型栽培技术,生长在高架槽内的椰糠基质或营养液中。”基地负责人卓芬璐介绍,这种无土栽培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还使得番茄的口感更加清甜。

在智能玻璃温室里,室温调控、水肥滴灌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设备的协同运作,实现了种植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使番茄植株藤蔓粗壮挺拔,单株可结出5节至7节果实,单株产量达2公斤。

科技创新结出丰硕成果。去年,该合作社种植的“酸甜果10号”在宁波市精品番茄推选活动中摘得金奖。目前,该基地番茄日均采收量达50公斤,科技赋能下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正持续释放。

在江北区洪塘街道的云上草莓园里,也有科技与农业融合的类似景象。这座占地25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搭建了连栋大棚,通过栽培支撑架与吊挂设备栽培草莓。“我们使用自主研发的基质配方,结合全自动水肥滴灌系统,在提升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病虫害风险。”基地负责人朱善海介绍。

今年是朱善海研究无土栽培的第10年。这些年里,他发明了许多小巧实用的装置:无土栽培槽底部的支撑架、栽培槽边的防掉落网、栽培槽内多块膜的固定夹……目前,他已成功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8项有关水肥配比、绿色防控技术、设施改进等领域的专利正在申请中。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对此,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专家深有感触:“宁波农业领域正在广泛应用的各种新优品种、冬季设施大棚增温保温补光设施、基于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的绿色防控技术、基质栽培和水培等无土栽培技术,以及正在试验示范的激光补光灯等,都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在宁波,智慧农业的范例不胜枚举。

“余姚横坎头村的‘红芯植物工厂’应用数字化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了一批优质蔬菜;在镇海,宁波时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草莓所需的水、肥、光、温、湿等要素;在奉化,宁波凌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基质栽培技术和增温保温技术,使当前水果番茄日上市量达200公斤……”该专家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正蕴藏在这些扎根田间地头的创新实践里。

2025-02-2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1075.html 1 3 草莓番茄上“高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