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山村:“以文惠民”绘新卷

记者 何晴 通讯员 章铭书

“我们村里真是人才辈出!”

走进象山县定塘镇定山村,便能看到安期谷美术馆正展出本村文化人才的书画作品,村民们围在这些画作前,自豪感满满。

定山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清代出过秀才、举人。这份刻入基因的崇文传统,让这个仅290户的小村,却走出了5名博士、26名硕士。

村党支部书记奚成会站在文化公园前感慨:“我们村对教育、文化的重视是刻在骨子里的。”

整合资源,建设文化阵地

青石板路的一旁,县级文保单位八角楼飞檐翘角,朱漆木门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这座精美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屋角有八个挑檐故名八角楼。曾经,这里梁柱倾斜、瓦片残破。

从破败不堪到成为“文化枢纽”,所有的蝶变始于一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

“村里投入专项经费,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加固主体结构,同时植入文化功能。”定塘镇文化体育专员张莉莉说,一系列改造让八角楼完成了“文物活化”与“服务扩容”的双重嬗变。

如今的八角楼成为聚合“文化礼堂+旅游客厅+艺术课堂”功能的多元文化磁场:村文艺晚会上,在外打拼的游子欢聚于此观看精彩演出;接待游客团队时,盘扣制作、香囊制作技艺传授、草木染体验等特色非遗活动相继开展;每月20日的“村民说事日”,村民与村干部围坐八仙桌讨论村规修订事宜。

修葺一新的八角楼是定山村开展环境焕新行动的缩影,一系列改造为文化在此生根提供了沃土。

从农房外立面改造到“白改黑”道路工程,从垃圾分类到美丽庭院评比,定山村以“绣花功夫”雕琢环境。

山坳间,“三不居”漫话清廉艺术馆、泥金彩漆展览馆与赵青云、韩高琦、奚国森等艺术家在村里设立的工作室错落分布,构筑起“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群贤聚力,文化反哺润乡梓

定山村的文化振兴密码中,“人才”二字力透纸背。

走进泥金彩漆展览馆,各类“泥金彩漆”漆器琳琅满目、匠心独运,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应有尽有。

“掌握这些手艺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我的家乡成了活态传承基地。”作为定山人,奚余法向村里捐赠了百余件藏品,他希望村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展览馆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像奚余法这样“衔泥反哺”的故事,在定山村屡见不鲜。

韩利诚牵线,引入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三不居”漫话清廉艺术馆,李荣华投资建设灵芝艺术馆,还有上海、天津等地建筑企业家心系家乡,筹资筹智齐心建设文化礼堂、休闲公园、游步道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人才不仅带来资源,更重塑治理生态。从村道改造方案到家风家训评选,大事小情皆在乡音乡情中得到化解。

如今,一股专业力量正为定山村文化建设增添“加速度”。

去年6月,民盟盟员、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资深美术教研员杨海鸿以县级文化特派员身份驻村,在定山村打造“文化一公里”项目,发挥民盟盟员文艺优势,举办书画展、艺术研学等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定山村文化资源丰富,但各个点位分布分散,缺乏互动。将散落的八角楼、安期谷美术馆、泥金彩漆展览馆等串成‘文化珍珠链’,让村民和游客每一步都能踩在故事上。”杨海鸿说。

文化阵地的繁荣,兴于人才资源的集聚。“古代出秀才举人,今天有硕士博士,将来还要培养更多‘文化火种’。”奚成会眼中满是期待。

2025-02-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0128.html 1 3 定山村:“以文惠民”绘新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