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内贼”、商业秘密外泄怎么办?

宁波公安“哨兵”守护企业知识产权

民警在了解企业情况。(宁波公安供图)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王西泽

近日,北仑公安分局“知产警官”朱洪龙走进一家汽车配件制造工厂,这是他春节后第二次来访了。从工人车间到经理办公室,从电脑数据运维到知识产权保护,查风险、找隐患、排漏洞,朱洪龙节后的第一任务就是助力企业实现“开门红”。

宁波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集聚地。去年以来,宁波公安紧紧围绕宁波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工作重心,创新建立专门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全面防护的“法治防护体系”。

及时“吹哨”,“双网”预警纠治风险

2024年4月,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业机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在北仑成立。至此,宁波企业有了高效的“电子哨兵”。

保护中心构建“云端预警+地面巡查”双网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和“宁波市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打破十余个政府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涉企风险实时监测、智能评分与分级预警。

落户北仑的某国内知名上市企业负责人就曾收到保护中心吹响的“哨声”。保护中心通过大数据为这家企业作了一次“体检”,并且在关键时刻向他们预警了涉及商业秘密被侵权的风险,确保总估价超过1亿元的多份涉密文件不被外泄。

线上有“云网”,通过数据碰撞发现风险;线下“地网”由全市168名“知产警官”组成,通过走访排查隐患。

林哲也是一名“知产警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游走”于各大企业间,查漏补缺。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某企业核心研发部门的门禁系统居然存在漏洞。于是,他立即建议对方升级门禁系统技术,并协助建立“保密责任人”制度,成功排除潜在泄密风险。

“电子哨兵”数据预警与“知产警官”实地巡查,形成“科技+脚力”的立体防护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防控,切实守护企业核心竞争力。自2024年4月至今,保护中心已为全市1174家企业生成风险体检报告1547份,发布预警694条,推动整改隐患137个。

20余天速破企业“泄密”大案

2024年11月,宁波某知名上市企业遭遇商业秘密泄露危机。离职员工出卖相关技术信息,造成市场出现同质化产品,极大损害企业利益。

接到报案后,宁波公安联合市场监管、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同步开展联合会商和案件办理等工作。仅用20余天,警方便锁定外市6名犯罪嫌疑人,并追回技术资料,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保护中心负责人王琦超说,除了“一站式”联动作战机制外,他们还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专利快速申请等服务。

据悉,2024年4月以来,宁波公安已破获各类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40起,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348人,为企业追赃挽回损失2.25亿元。特别是侦破李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吉利汽车配件案等大案要案,获得社会好评。

2024年4月保护中心成立后,首批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动备案加入此保护网。近一年时间内,知识产权领域实现“零侵害、零发案、零受损”,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安全“红利”。

如今在保护中心备案的企业已拓展到326家。这些企业正享受着宁波公安提供的管家式保障服务。截至目前,保护中心已为相关企业办理新能源汽车出口订单号牌登记1.4万余次,单笔业务时间缩短至8分钟,效率同比提升46.67%,为企业节省成本2000余万元。此外,保护中心还联合各保险公司推出“宁波市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

2025-02-20 遭遇“内贼”、商业秘密外泄怎么办?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9682.html 1 3 宁波公安“哨兵”守护企业知识产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