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加快推动未来产业聚能起势

刘尚海

科学研判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产业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原子级制造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持续实现突破,创造出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新业态,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总体来看,未来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智能、健康、低碳、空天四大主导技术群展开。

一是人工智能引领数实融合,加快重构数字空间。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与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成为全球未来产业最火热的赛道。其中,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随着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具备广泛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正在或即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研发设计、医疗诊断、教育培训、金融预测等各行各业,对生产、生活和管理起到全方位全过程的赋能、赋智、赋值作用。

二是生物技术演进重塑医疗体系,持续延展生命空间。以基因编辑、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细胞诊疗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孕育新的变革,前沿生物技术有望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下步,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深度融合,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类脑智能等将成为发展热点,成为生物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其中类脑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重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相继宣布实施“脑计划”,我国也已确立了“一体两翼”的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体系。

三是低碳技术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不断提质绿色空间。在“双碳”战略牵引下,能源科技创新高度活跃,在风电、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新兴能源科技领域实现诸多新突破。海上风电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正快速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漂浮式海上风电有望成为海上风电场主流结构。太阳能光伏发电效能加快提升,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背接触(IBC)可能成为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电化学储能将成为新型储能的主力军,并迈向吉瓦储能建设新时代。同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技术正逐渐成为产业界瞩目的焦点,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

四是空天地海一体技术重构多维感知,纵深布局立体空间。当代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朝深空、深海、深地进军,战略空间科技与产业发展正在加速深化融合。全球进入以商业化、军民融合为特征的新空天时代,各国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我国在2024年将“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积极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在深海领域,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海洋最深处,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以及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

因地制宜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虽然当前尚在孵化阶段,但其自身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今后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大可能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面对重大机遇,宁波要立足地方实际,科学选择发展赛道,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应用场景为引领,培育壮大未来产业集群,为城市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积蓄动能。

1、瞄准重点细分赛道,加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未来产业范围广、赛道多,在赛道选择上不可贪多求全,不能四面出击,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充分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及人才资源集聚情况,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原则,选择发展赛道。就宁波而言,应依托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优先发展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元宇宙、新型储能等具备基础、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细分赛道。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等地理优势,积极培育空天开发、深海深地等新领域,储备发展力量。同时,要正确看待新技术新产业成长周期,对于选择的发展赛道,要保持战略定力,做“耐心政府”,坚持“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2、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筑牢未来产业发展基石

未来产业的成长依赖于关键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而关键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又依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当前,基础研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明显增强,为此,宁波要把基础研究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效能,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以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为引领,加快打造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展应用研究,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探索建立以产品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加快开发创新产品。

3、推动场景应用创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

场景应用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新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推动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发展。要强化科技部门和产业部门合作,加快形成“技术研究—早期验证—产品孵化—场景应用—规模推广”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路径。重点扶持行业级、场景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谋划建设场景促进中心,提升场景应用服务能力,建立应用场景驱动机制。常态化发布场景需求的“机会清单”和场景供应的“能力清单”,吸引企业“揭榜”入场,推动一批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加速落地。

4、发展壮大“耐心资本”,精准滴灌未来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当前,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耐心资本的“主力军”,宁波要持续推进耐心资本建设,加快组建百亿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擦亮“天使投资之城”品牌。要健全国资国企投资基金高效管理体系,优化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切实发挥好国资国企基金“以投带引”作用,引领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作者为宁波市工业和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2025-02-1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9286.html 1 3 向“新”求“质”,加快推动未来产业聚能起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