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年糕产业火起来

记 者 王 岚

通讯员 周吉江 张泽盛

“无年糕不过年”“年糕年糕年年高”……在宁波,过年吃年糕的习俗根深蒂固,加上年糕的美好寓意和百变烹饪带来的美味享受,推动宁波年糕产业欣欣向荣。

“正月初八一上班,电话就没断过,接的第一个订单是一家连锁超市的,说超市今年年糕销售额预计可达1000万元,这可比去年足足增加了近3倍。”记者一走进余姚市河姆渡元国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元国就喜滋滋地讲述了节后的第一件喜事。

一阵阵带着暖气的米香不时飘来。在这家宁波年糕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里,全自动生产线一天平均产年糕45吨,春节前则达到每天70吨。“今年年糕、面条制品产值争取比去年翻一番,达到7000万元。”余元国掷出豪言。

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5年,余元国购得“河姆渡”这一商标。“品牌赋能+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让元国公司的年糕产业逐渐做大。“这少不了科技的加持。”余元国说,传统手工年糕要做大做强,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可控的生产环境、量化的生产线,以及保障年糕品质的工艺等。如今,生产车间是封闭独立的,生产线为自行设计制造的全自动机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和人为污染。真空包装的引入及出品前的高温消杀,让年糕在不同环境下的保质期延长至半年。

余姚年糕的影响力也随着文化植入越来越大,特别是尝试电商带货后,“河姆渡”年糕产品销量日增。

“去年我带着品牌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非常受欢迎。”余元国说,这让他看到了品牌产品的市场潜力,“今年我计划加大投资扩产能”。

做精品、打品牌、启动网络传播布局全国,余姚市三七市镇的宁波觅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余姚三七市的年糕制作工艺独到,口感软糯丝滑,但本地的小作坊制作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求,消费者开始慢慢流失。作为三七市人,该企业负责人叶岳通决定做有品质的产品。

叶岳通在市场监管部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布局新厂房,升级生产工艺,兼顾古法制作工艺特色和现代工业化生产效率。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不久后,企业取得“余姚年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

“打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客户更认可我们了。”叶岳通说,去年,公司年糕日均销量突破8000斤,单日峰值超万斤,同比增长60%,“这更坚定了我做精品的信心”。

从灶台到生产线,从菜市场到电商平台,余姚年糕的“出圈”之路,正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它同时也证明,守住文化根脉、拥抱品牌化运营、嫁接现代科技,传统美食不仅能跨越时空界限,更能在新时代的消费浪潮中“年年高升”。

2025-02-1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8863.html 1 3 “品牌+文化”,年糕产业火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