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试行)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放心消费直播间培训。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监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三个新”“三个化”目标要求,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集成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加快形成全链条服务、多领域突破的协同态势,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甬市强企”若干举措。

一、优化准入准营机制。深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便利化改革,扩大网络经营场所登记、流动地址登记适用范围。简化外资企业登记流程,打通港资企业全程网办通道,推行在线实名认证、免除公证认证等举措,允许长三角地区主体资格证明互认。优化涉企许可审批程序,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探索“准入即准营”。

二、拓展融资增信渠道。加快建成宁波“企业码”,“一码集成”各类涉企信息、“一码贯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甬个贷”“守重贷”等投放结构,推动专利、标准、品牌、认证等质量要素成为融资增信参数,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推出更多质量信用类融资产品。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过600亿元,增幅在20%以上,惠及企业1000家以上。

三、加大减负降本力度。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优化涉企收费监测站布局,严查违规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市场监管领域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常态共享机制,指导市县两级建立技术服务联盟。力争到2025年,全市石化装置检修项目检验周期同比压缩20%,引导市局直属技术机构减免磁性材料中小微企业、模具制造企业、餐饮住宿经营者的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安装检验费用以及住宅电梯定期检验费用15%以上。

四、强化质优标杆引领。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质量、品牌、标准“一体培育库”,完善“品质标”企业评价体系,“一链一策”推动省级以上产业强链项目质量提升,推动形成“300+”标准创新型企业、“500+”政府质量奖企业、“1000+”宁波精品品牌企业的“质优”企业矩阵。到2025年,全市累计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企业2000家,新增制(修)订各类标准600项。

五、保护企业核心权益。加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区域全覆盖,跨市域开放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维权互助基金。推行专利侵权纠纷“简案快办”,平均办案周期少于50天,比法定时限压减45%。强化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预警,发布《甬企东盟市场商标权保护操作指南》。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力度,2025年全市国家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园区(指导站)、点覆盖率超过60%,重点行业商业秘密保护联盟增至4个。

六、全面推行柔性监管。探索实施服务型执法,细化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扩容广告、食品等高频违法领域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清单。建立“低风险不重复查、计划外不随意查、综合事项不单独查”的涉企检查机制,完善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依法规范利用投诉举报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实施平台经济“健康体检”“白名单”等制度,推进信用快速修复和“免申即享”,修复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间压减80%以上。

七、助力新业态有序发展。针对牵头监管的新业态事项(领域),建立经营主体“入市第一课”机制,主动提供一揽子政策法律咨询服务。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促进“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做强做大,探索构建扶持特色工作室机制。加大个体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每年培训不少于2.3万人次,年递增保持在5%以上。开展“大企帮小店”产业链结对活动,在食用农产品、食品零售、仪器仪表等领域,引导“大优强”结对“小个体”,打造细分行业领域的高质量个体供应商。

八、促进高价值专利转化提速。完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4个重点特色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布局,用好专利快速预审“双通道”,推动全市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至3-6个月。建立“辐射全国、匹配宁波”的专利转化资源库,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领域专利创新成果落地,力争实现中国专利金奖、省知识产权大奖“零的突破”。到2025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7.5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提升至24件以上;高校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件,高校专利企业转让实施率达到20%。

九、实现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升。协同相关部门强化全方位检验检测服务供给,做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检验检测供需分析和缺项能力提升。推动与一批检验检测龙头机构战略合作,打造全链条、一站式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第四方平台。加快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等重大平台落地。探索开展智能家电领域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力争到2025年,全市获得CNAS、CMA制造业检测机构数达到130家、同比增长18%。

十、打造数实赋能新成果。发布全市平台经济产业带数字地图,持续开展“甬立潮头·品质宁波”平台经济产业带赋能行动,联合国内网络经济头部平台推出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举措,带动家电家居、服装纺织、办公用品、户外用品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直播”跨部门联合建设培育,选树一批示范引领效应明显的“绿色直播间”和“绿色直播基地”,加快培育更多超千万级规模直播间和直播消费品牌。

十一、引导广告业稳健发展。一体做强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民和省级数字广告产业园,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加快孵化培育一批规上广告企业。精准对接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需求,探索“首发经济”“首店经济”等广告合作新模式,加大“金茶花”广告大赛等活动影响力,稳步提升本土广告产业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广告营收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8%。

十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落地,有效缩短本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检验周期。争取设立宁波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所,提升进出口药品就地检验、通关备案便利度,更好支撑药品进出口业务发展和产业能级跃升。增设一批省级医药创新和审批柔性服务站,推动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国家、省创新(优先)审批、“研审联动”等特殊通道,引导全市生物产业园区集聚化、差异化发展。

王 岚 甬市轩 文/图

2025-01-16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5558.html 1 3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试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