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电(记者徐丽敏)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昨日开幕,在杭州参加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向大会提交关于应对消极亚文化,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建议。
“青年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积极情感的同时,也可能潜藏着巨大风险。”胡勇说,消极亚文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他看来,消极亚文化虽然表面上以个性化、反叛的姿态出现,但其核心多包含消极、逃避,甚至存在对社会规范的抗拒倾向。比如,网络恶搞和低俗文化的扩散。“一些青少年通过恶搞名人、传播不雅言论甚至参与网络暴力等方式博取关注。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获取网络流量,产生短期的成就感,但这类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不利于自身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胡勇说。
消极亚文化的形成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家庭、教育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胡勇说,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增大、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过度干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等都是消极亚文化形成的原因。
胡勇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网络环境、引导正确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兴趣发展平台等,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抵御消极亚文化的侵蚀,健康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具体而言,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帮助青少年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大对青少年常用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传播消极亚文化、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立法手段,进一步规范网络内容的发布和传播。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者工作,让其在助人为乐中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