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丹:逐梦考古路

王作丹(右)在青城山考古调查中。(受访者供图)

记者 龚旭琪

作为一名年轻考古人,王作丹在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工作刚满一年。从求学到投身工作,她始终怀揣着对考古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好奇之心。

王作丹是陕西汉中人,从小因为父辈的影响,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结束后,我果断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王作丹笑着回忆。

一次实习,坚定考古路

作为一个梦想,考古引人入胜;作为一个专业,考古之路有着诸多艰辛。让王作丹更加坚定考古信念的,是读大三时参加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址的发掘经历。

从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到报告编写,王作丹全程参与。剥除尘封,访古探源,在这次考古经历中,她发现了包括水渠、灰沟、房址、灶、祭祀坑、墓葬在内的多种古遗迹。

能有机会触摸过去,与历史对话,这是属于每一个考古专业学生独有的“妙不可言”。“当时是我第一次参与考古发掘,虽然辛苦,但是亲身实践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王作丹回忆起过去的实习,还是记忆犹新。“有时,探方中各种迹象并不明朗,判断起来很是费心烧脑,但仍要继续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发掘,这也算是甜蜜的烦恼。”

王作丹坦言,单纯的理论很难窥得考古乐趣,但是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考古魅力得以“具象化”。

研究生阶段,王作丹投身西南唐宋石窟遗存调查,参与了四川资中县重龙山、西岩、古北岩、高禅寺、南岩寺、火神庙,内江市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石门寺、普陀岩、高峰寺等地的石窟寺调查与测绘。一次次脚踏实地,王作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考古学绝非象牙塔里的研究。

王作丹回忆,实地调查工作包括测量尺寸,对石窟造像拍照、文字描述。“因为只有石窟的坐标,所以经常打车到村里,然后找村民问路,接着走半小时山路到石窟,一路上爬山、砍草开路都是常态。”

2021年,王作丹参与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以厘米为单位小心翼翼地清理“祭祀坑”每一处填土。

考古工作不单是发掘,还需要记录。当时,她一本厚约5厘米的田野考古工作日志已经写满半本,工整的字迹详细记录了每件出土器物的具体情况、三维坐标、文保措施及发掘工作推进情况、发掘思路等内容。

“考古发掘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必须形成科学、客观、完备的记录资料,方便未来进一步研究。”谈及此事,王作丹收起笑容,严肃地说。

新的起点,一样的初心

研究生毕业后,王作丹入职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从事心心念念的考古工作。

工作中,她主要负责考古前置工作,包括协调沟通、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考古勘探、报告编写等。王作丹介绍,考古前置工作就是在国有土地收储或出让之前,先行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必要发掘,以保护和抢救可能存在的地下文物,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科学举措。

“虽然考古前置工作紧急又繁重,但对城乡建设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王作丹解释。

在她心里,考古并非很多人心中神秘、高大上的存在,反倒是一个“接地气”的工作,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王作丹说,她平时有些“社恐”,刚开始接触考古前置工作时,对接沟通是一件麻烦事。不过,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后,王作丹已经是一位轻车熟路的“老手”。

能在宁波将考古作为毕生事业去坚守,用自己的双手继续发掘未知的“厚重历史”,王作丹觉得“心满意足”。目前,她参与了几十个考古前置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细致的调查和勘探,以确保在城市建设中不会破坏潜在的文化遗产。

“虽然考古研究历史,但绝不代表这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实际上,它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需要不断有新的从业者加入。”从事考古工作是王作丹从小的梦想,她希望自己能和可爱可敬的同事一道,为宁波的城乡建设与文明探源贡献考古力量。“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很努力、很坚定,每天都在成长。”

2024-12-1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9243.html 1 3 王作丹:逐梦考古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