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告诫制度“警示器”向家暴说“不”

盛 翔

近日,公安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作用,积极干预化解家庭、婚恋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12月9日中国青年网)。

家庭暴力告诫制度是我国反家庭暴力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家庭暴力的经验总结。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第16条规定,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自《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以来,家暴告诫制度在很多案件中发挥了预防制止家庭暴力“警示器”“缓冲阀”的作用。仅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就出具告诫书9.8万份。

但在实践中,告诫制度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某些地方的基层民警在处理家暴案件时,尚未形成依法出具告诫书的执法意识和习惯。《意见》的出台,规范了出具告诫书情形、告诫书内容,细化了告诫实施流程,提出了五种“一般应当”出具告诫的情形和五种不能用告诫替代其他措施的情形,尽可能做到了简约规范,便于民警执法操作。

公共舆论最为关注的,是“九部门明确家暴证据标准”,即对家庭暴力认定的证据条件、辅助证据类型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加害人对实施家庭暴力无异议,只需加害人陈述、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即可;如果加害人否认实施家庭暴力,则需另外一种辅证。辅证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未成年人子女证言、忏悔书保证书、伤情鉴定意见、诊疗意见、求助记录等8类。

家暴证据标准的明确,主要是为了便于民警执法,同时也便于家暴受害者积极收集证据维权。不难发现,出具家暴告诫书的家暴认定标准,相对还是比较容易证明的。虽然家暴告诫书并非行政处罚,而只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但告诫书不仅具有预防功能,能够避免小错酿成大恶,更重要的是,告诫书本身就是一种法定证据形式。

对那些屡教不改多次实施家暴等不法行为加害人,告诫书为受害人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提供了必要的证据。在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家庭暴力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作出的家庭暴力告诫书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在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家庭暴力人身伤害刑事案件中,刑事案件发生前公安机关曾对加害人出具过告诫书的,也可以在量刑时作为酌定从重情节。

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家庭秩序的破坏、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威胁,更是对社会文明和法治底线的突破。相比事后惩戒,出具告诫书等事前防范,能够更加有效避免家庭暴力悲剧的发生。只不过,好的规定依然需要好的落实。今年5月,“被家暴16次需终身挂粪袋”当事人小谢与丈夫贺某阳的离婚诉讼案,终于被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在该案中,警方曾两次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但效果似乎依然有限。

期待《意见》发布后,家暴告诫书能够更好发挥效用,特别是能跟离婚诉讼等更好衔接,改变“第一次不判离”等司法惯例,让深陷家暴的受害者,能以更低成本逃离错误婚姻,真正实现对受害者的全方位保护。

2024-12-1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9224.html 1 3 用好告诫制度“警示器”向家暴说“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