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人知”与“求为可知”

缪金星

孔夫子的话大多充满哲理的睿智,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十有八九是好的,但也有那么几句值得商榷,个别的甚至需要批判。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观点与学说,放在今天,有语境和释义的变迁,还得存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还得出新,赋予其新的内涵。

我记得第一次去曲阜时,孔府孔庙还在修复之中,读书人的殿堂一片狼藉。进入景区,没有旅客服务中心,没有讲解,也没有文旅商店,却照例是要买门票的;墙角边摆了些地摊,有油印的《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儒家书籍出售。我买过几本册子,都没正规出版商,印制也不够精美,但文可读,理也通,其中一本袖珍的《论语》至今保存着,书的扉页还注了购买的日期、地点,曾经亦读亦评。只为年轻,意气风发,很有初生牛犊之劲。

多少年过去,再去翻阅书中密密麻麻的评说,又有了新的体会。以前觉得生硬的说教,现读出循循善诱;以前以为乏味的陈述,现觉着清新有趣;再是那些工工整整摘抄在本子里的经典语录,是很可用来启迪人生的。至于书中的解释,也变得更加丰富。譬如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以前解释说:一个有教养的人,不该知道的事就不去打听,世上有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去穷究它,就不会心生烦恼。“不知”就是不知道、不想知道、不必知道。“愠”是烦恼生气的意思。但另有解释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即使自己的学问、品行不被彰显,不被人家知道,也不烦恼。因为真理才是永远的追求。

读书明理,举其一而反其三,多学兼听总是好的,但在各说其词的解释中也有不可苟同的。且读《论语·学而篇》那段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普通的解释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后来听名家讲座,将其解释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担心自己没有可以使人了解的本领。“不知人”成了“不使人知”,还居然有一大批啧啧叫好的。

其实孔子确是说过这样的话“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偏我就犯起傻来。《菜根谭》有明心事、韬才华之修身说,原文是:“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珠在匣中,自当放出光来;才华横溢,岂肯甘心寂寞。但问题是你有什么本事、有多大本事,非得张扬起来让世人皆知?人各孤高自许,谁在乎了你?谁当真赏识了你的本事?而一旦被别人拈出分量,羡慕嫉妒恨,你又何以施展才华?

现实社会中,就算你有过人的智谋,只要胆敢与众不同,麻烦也就接踵而来了,无论以什么目的出现,都会让人感到造作和反感。尤其与人争强时,非但没人俯首帖耳,往往在你还没有证明自己正确之前,人家已磨刀霍霍,要把你当作靶子,准备宣战了。

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最好的解释应该是,鼓励我们多了解他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而不是急于标榜自己。人既如此,大到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少说多做,埋头努力,不彰而自显,试看天下谁能与敌。

2024-11-1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5476.html 1 3 “患人知”与“求为可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