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三庙”今胜昔

福应庙

福应庙内的碑亭

灵佑庙

忠应庙

史宏 文/摄

王安石,北宋名相,字介甫,号半山,累封荆国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据民国四年《东钱湖志》记载:“庆历七年为鄞令,重清东钱湖界,起堤堰决陂塘,历东西十四乡为水陆之利,邑人德之。今县之经纶阁及广利寺崇法寺皆有祠。”除此之外,东钱湖人又自发建造了三座祠庙,分别为灵佑庙、忠应庙、福应庙。到了20世纪,“三庙”已经败落,后经修缮,成为纪念王安石的重要场所,而且还各有特色。

独特“旗杆”灵佑庙

灵佑庙,位于绿野岙村口(今韩天公路边),乃一座四合院式清代风格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设有戏台)、厢房、正殿组成。2013年3月被公布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点。

据乾隆《鄞县志》记载:“灵佑庙,在县东五十五里,祀宋邑令王安石,相近有忠应庙,其分祀也。”这意味着灵佑庙在清乾隆年间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甬上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生前到过灵佑庙,发现大门匾额上除了“灵佑庙”三字外,还依稀可辨刻有小字“乾隆丁巳”。

据绿野岙史东奇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灵佑庙里办过松油厂、小学、农林木场等。历经风雨沧桑,灵佑庙的戏台、两侧厢房、大殿顶部等都有损毁。2015年,对灵佑庙进行修缮,修缮后的灵佑庙,庄严肃穆,古色古香。大门两侧的柱子上刻有一副对联:任鄞令勤政爱民疏大泽,隐江宁赋诗著书忆鄮城。正殿中间端放着王安石的坐像,目光凝视前方,炯炯有神,似乎思考着治国良策。这里成为东钱湖人纪念王安石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灵佑庙与其他庙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耸立在照壁后的“旗杆”,为两棵高高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树高12.5米,胸径1.5米。经有关部门鉴定,两棵树的树龄均有200多年。

尚有传说忠应庙

忠应庙,俗称王安石庙,位于下水的西村,是一座四合院式清代风格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设有戏台)、厢房、正殿组成。现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忠应庙和灵佑庙一样,也有不短的历史,这从最早记载灵佑庙的乾隆《鄞县志》中可得到佐证。至于后来民国《鄞县通志》中记载:“忠应庙下水乡下水,分祀宋王荆公安石,清嘉庆间建,旧历正月十二日,为神寿诞演戏敬神。”那次只是重建罢了。

20世纪60年代,忠应庙被改作他用,办过西村大食堂。20世纪70年代,还做过当地生产队仓库和工厂等。岁月更迭,忠应庙只剩下断垣残壁以及破烂不堪的戏台。1986年,村民史永和发起捐款修缮,可惜资金缺口尚大。村民们听说此事后,积极响应。据当时担任鄞县文管办主任的陈万丰先生回忆,后来县政府还专门拨款1.5万元。到了2018年,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又拨款修缮过一次。

如今的忠应庙,朱墙高耸,楼殿巍然,已成为东钱湖人纪念和宣传王安石的最大场所。进门上方,高悬着沙孟海先生亲题的“王安石纪念馆”匾额,正殿柱子上挂有众多书法家的题联。正殿中间端放着王安石的泥彩坐像,上方横梁悬挂“勤政爱民”“泽沛湖山”匾额两块,黑底金字,分外醒目。正殿四周布置有王安石生平事迹等介绍,图文并茂。雕刻精美的柱础,是保留下来的旧物,有八角形、瓜形、鼓形等式样。进门处有一块《永远碑记》,落款时间为“同治四年岁在乙丑南吕月”。遗憾的是,上面仅记载了每年正月神诞及七月谢龙王演戏敬神等事宜,没有其他重要信息。

历史上,忠应庙和灵佑庙有着不解之缘。相传清代时,下水上街头有座分祀王安石的小庙,绿野岙百姓为了祭拜王安石,需要步行来到下水,而两地相距2公里多,来往十分不便。有一天,有人趁着夜深人静欲偷偷搬走王安石像。背到现在的灵佑庙处,实在背不动了,于是决定就地建造一座庙。不久后,下水百姓见丢了王安石像,干脆捧着王安石的牌位,从上街头移到如今的下水村口,重新建造了一座更大的忠应庙。

唯有遗诗福应庙

福应庙,原名王文公祠,曾为鄞县境内王荆公行祠之一,位于东钱湖东岸黄菊岙与二灵寺之间(今钱湖秘境路边),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由碑亭、王文公祠、娘娘殿等建筑组成。

其实,福应庙在“三庙”中始建年代最早。据康熙《鄞县志》记载:“王荆公行祠,一在东钱湖安石岭山之畔,盖当时垂泽于湖而祠之,故山亦其名为名。”更早有元代文人袁桷写的《咏王文公祠》为证,诗云:“半山执政偏,惠独施鄞土。斗门东谷间,利泽沾尤普。漠漠茂草区,谁还问祠宇?”由此可见,当时的王文公祠地处偏僻的东岸,需要泛舟而至,可是沿岸生满了水草,导致很少有人前来。同时,也不难得知在元代之前此庙已经存在。如今,砌入墙壁中的碑亭四根石柱,是福应庙当年的“遗物”。

到了20世纪80年代,福应庙只剩下一座简陋的砖瓦平房。1991年,陶公山人袁世良、罗美岳、忻贤明、忻永康等发起重建,由于资金是陆续捐得,所以福应庙并非一次性完成。

福应庙为“三庙”中最小的一座,但其有个特点,就是庙中建有一座碑亭。大门两侧的墙壁上除了写有巨大的“忠”和“廉”外,还刻有一副对联:治水浚湖三邑地田同受益,革新变法历朝史册永留芳。碑亭内外墙壁上,镶嵌着曹厚德等20位宁波书法界名人所书的碑刻,龙飞凤舞,气势不凡,这也为福应庙增添了文化韵味,时有书法爱好者前来观赏。如今的福应庙,依山而建,飞檐翘角,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应庙不远处有一条山道,叫安石岭。当年王安石为了考察东钱湖的水利情况,就是通过这条崎岖的山间小径,翻山越岭来到湖岸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故取名“安石岭”。当时,王安石还登上二灵山,赋有《咏二灵山》诗:“海上神仙窟,分明作画图。山云连太白,溪水落东湖。路觉行边断,亭从僻处孤。直教殷处士,城市迹全无。”因此,当地人在安石岭附近建造了这样一座行祠,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2024-11-1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5467.html 1 3 荆公“三庙”今胜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