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 海
在宁波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考古人,她凭借一腔热爱,用手中的铲子揭开了港城宁波尘封千年的历史面纱。她就是张华琴,一位在野外考古一线默默耕耘20多年的“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
由于母亲是上海知青,张华琴的高中生活是在上海市大同中学度过的。在那里,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的资格。在北大,她读的是考古文博学院的博物馆学专业。博物馆学专业包含了很多考古学课程,从此她与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期间,除了课堂专业学习,张华琴还要去考古现场实习。1999年10月,她参与了三峡工地的考古实习,时间持续两个多月。三峡考古是一次全国性的考古“会战”,也是张华琴人生中的考古“首战”。初到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忠县,张华琴每天在工地坚守近8小时。“我还记得当时睡的床板下面铺的是稻草,再用一条军用棉被做垫被,有的北方同学因不适应当地气候,买了电热毯取暖。”那段考古实习经历,让她亲身体会到野外考古的艰辛,也坚定了她将考古作为自己事业的决心。
大学毕业后,张华琴放弃了本校保研的机会,于2002年2月回到宁波,投身于家乡的考古事业。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姜山季家埠古墓葬及窑址考古发掘是张华琴在宁波参与的第一个考古项目。野外考古不同于室内研究,每次发掘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日晒雨淋,对于天生爱美的女性来说尤其不容易。在昔日同事章国庆的记忆中,那时的张华琴虽然初出茅庐,但做事十分认真。“有句行话说‘考古等于吃苦’,她还是很能吃苦的。”章国庆说。
20多年来,张华琴先后参与了永丰库遗址、天宁寺遗址、崇教寺遗址、慈城古县衙遗址,以及句章故城、鄞县故城、小溪(鄞江)、鄞江宋元遗存、镇海鱼山遗址等重要考古项目,足迹遍及宁波的山山水水。其中永丰库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鄞县故城、鄞江宋元遗存、镇海鱼山遗址入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项目。
20多年的考古生涯,虽然让张华琴经历了许多艰辛,但她从未退缩,每一项新的发现,都让她欢欣鼓舞,每一次的成果发布,都让她欣慰自豪。她的坚韧与敬业,不仅赢得了“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称号,也为公众了解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演变作出了贡献。“作为宁波考古人的一分子,当我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成果能够通过遗址公园、专题展览和学术研究等方式公之于众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她说。
作为一名女性考古工作者,张华琴在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上付出了更多辛劳。在小溪(鄞江)的发掘过程中,由于任务比较重,她常常很晚回家。那时她的女儿在上幼儿园。有一次,等她下班匆匆赶到幼儿园时天色已晚,看到女儿一个人待在门卫室里不由得心疼。
张华琴的故事,是宁波考古人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