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卓婧
今天是记者节,记者过节最自觉,一心一意写稿策划跑突发。
这一天,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
但每一年记者节的稿件都要不一样,于是我们年年绞尽脑汁,翻看采访心有所动时写下的笔记,追溯行走在大地上的足迹,寻找日积月累的努力为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迹……
每一年落笔时,都会有新的感动和回忆,启发和勇气。
核心观点
■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因为贴近性强,容易给人以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感觉
■写人状物,一个精彩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写文章给别人看,就不能不重视语言。锤炼自己的语言,是记者的基本功
■新闻材料要扎实,记者就得多跑、多问、多记,甚至“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要让别人接受一个道理,最有效、最受欢迎的办法,就是讲好一个故事,且把道理藏在故事里
一
这一年,我们走得更远、踩得更实。
脚到现场,心才会敞亮。我们花了数月时间,沿着1.84万公里的我国大陆海岸线,探访了8个省(直辖市)20多座重要沿海城市,探源中华海洋文明,并走出国门,寻找中国与亚洲海洋文明互鉴的印记;追随张困斋烈士的成长、奋斗足迹,走访浙江、江苏、上海多地,寻找、记录烈士短暂一生留在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以及留给当代的种种启迪……
我们行走、观察,从身边到远方,尽着“记着”的本分,发现点滴改变,定格难忘容颜,描述山河眷恋,见证社会变迁;我们调查、追问,在事件中分析因果,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在数据中寻找规律,在个例中提炼共性。一路走来,深入挖掘宁波精神、宁波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让未来的路更明亮。
二
这一年,我们音量更高、传播更广。
这个夏天,宁波初中生篮球场上11分钟心肺复苏成功救人的消息经我们发布后,两天内全网传播量超10亿次。在为这个数字欢呼时,我们想起了之前的低谷和转型的阵痛,有人一度迷茫,觉得主题好不如标题讨巧,暗访调研不如复制粘贴,追求质量不如迎合流量……幸好,我们没有忘记初心、降低底线,一直拥抱变化、加压奋进,建立了越来越庞大的新媒体矩阵,解锁了越来越多元的新技能,开拓了越来越广泛的“朋友圈”。
在看到线索就开始设计呈现形式的条件反射里,在抓着日益稀疏的头发统计数据设计图表的一次次死磕中,在准确陈述、理性分析和生动表达的坚持不懈里,我们从记者变成了摄像、编导、主持人和总策划……新闻有多少种可能,记者就有多少种才能。步步为营,是为了让优质内容获得流量、创造价值、引领潮流,同时推动各领域各平台的共融共通。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连通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海外媒体,让全世界听见宁波声音,听懂宁波故事,感受宁波力量。
三
这一年,我们为城市赋能更游刃有余。
从全球关注的2024宁波网球公开赛(WTA500),到“三展合一”的海丝文旅盛会,城市大事,我们在记录,也在策划,在参与,也在推动;从以宏观视角为宁波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的系列报道“春之声”,到深入基层企业寻找发展新动力的专题新闻“见微知著”,发展的每一步,我们都在关注,搭建平台、总结提炼,助力政府决策,推广宁波经验;从社区联盟的组建和全国推动社区治理交流平台的上线,到“我陪孩子读经典”和“思政大巴”的推广与实践,我们将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微小单元,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努力探索新时代媒体产业破圈发展的规律和路径:从自己擅长的内容生产能力出发,整合更多资源,深耕垂直领域,开拓新兴产业,加强横向合作,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多场景、破圈层新型媒体生态圈,让高屋建瓴的决策更精准地服务基层的角角落落,也让万家灯火的明亮更清晰地照见前方的山河远阔。
四
这一年,我们应对变化更自信从容。
我们做了很多新探索:AI视频、AI主播、AI智能问答、AI创新实验室……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的脚步;信息的丰富,练就了抽丝剥茧披沙拣金的功夫;观点的多元,考验了坚定不移明辨是非的价值观……那些机器不能共情的细节,算法无法确定的真相,让我们越来越确定“人”的力量:抵达现场、辨别真伪、挖掘价值、坚持原创。
身处时代巨变中,应对重重考验时,我们常常会回到集团的报史馆,重温墙上前辈们的话:“本无畏精神”“为民众喉舌”“说大众的话”“为大众说话”“多年以来蕴蓄着的理想得到了机会,乃拼凑所有,聚集同好,创办了这份报纸……”知道自己从哪里走来,也确定不断发展的社会永远需要我们的坚守,而我们自己需要不断发展、成长。
所以,每年的记者节,真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是寻常一天,秋高气爽,银杏微黄。
指尖滑过屏幕,纸间留下墨香,我们依旧在路上。
坚定向前,一如既往。
记者 易其洋 本文配照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