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敏明
甬上朱金木雕和镶嵌木雕享有盛名,历史轨迹可上溯到唐朝。朱金木雕“三分雕刻,七分朱金”,重朱金粉饰;镶嵌木雕又称骨木镶嵌,用牛骨、黄杨、象牙等平嵌或高嵌,讲究骨木相融。今天,两者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仔细琢磨甬上木雕,从工匠能力、艺术性等多维角度分析,甬上“清雕”难度最高,艺术表现力最强。
正如推崇文人书画般,古代中国的家具也推崇文人家具,如晚明和清初文人参与取材、设计的苏作明式家具。木雕也推崇文人参与确认题材和设计方案的木雕,文人木雕一般局限于清雕。清雕的刻面、技艺一目了然,犹如山涧清流,清水芙蓉,以素颜出现,惊羡世人。
圆雕、透雕、浮雕、浅浮雕等均可清雕。清雕也称“清刀”,毛坯雕刻、修光等一切雕刻流程,直至完工全凭“一把刀”。清雕越浅难度越高,浅雕雕出立体感更是难中之难。清雕来不得半点虚假,非聚精会神不行,最见雕匠功力。
甬上家具的清雕,是传统清雕技艺之一,纵观东阳、徽州以及福州等地的家具清雕,还是甬上家具清雅且文气。甬上清雕能够出彩,除了文人参与,还得益于好的“母体”——甬作家具。
甬作家具有两个特色:“五木合做”和“清水皮壳”。五木合做说的是甬作家具一般由五种上乘木材做成,寓意“五世(树)其昌”。五种木材,大体指红木、楠木、榉木、花梨木、黄杨木,抑或紫檀木、黄花梨木等。甬作家具极重视造型、榫卯、线条、清刀打磨,一般施薄漆,呈清水皮壳,几近原木,和天然木材纹理相互辉映,这样的木雕呈现出的便是清雕。
甬作家具清雕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材质,因材施雕。甬上清雕,弃用樟木,樟木木质粗,清雕细节难以刻画。选楠木等,楠木细腻,有韧性,宜入刀;榉木妙在自带山水纹理,可因势利导,浑然天成;红木清雕显高贵;黄杨千年不长,木质密度极高,适宜清雕吉子。二是题材选择偏文气。东阳、台州等地,家具木雕大量采用“三国故事”,人物“骑马打仗”多。甬上家具选择戏曲人物、文人雅士、八蛮人物居多,采用晚清海派画家的画本,突出文气。三是清雕以浅浮雕为上。浅浮雕对雕匠技艺的要求极高,要落刀无悔,刀刀见功力。
甬上清雕作品,史上曾屡屡出口海外。1876年,23岁的浙海关(设在宁波)副税务司文牍李圭,受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委派,前往美国费城,成为第一个以官方身份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回来后,他写下《环游地球新录》一书,详细记录了参加博览会的情况。据该书记载:在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宁波雕花器(包括宁波清雕花板),与中国参展的蚕丝、绿茶、瓷器、绸缎、景泰蓝等产品一起,在世博会上惊艳亮相,宁波雕花器一举夺得金奖。
目前,欧美回流甬上古代清雕作品时有所见。日本人尤喜宁波清雕,晚清至民国,有大量清雕花板从甬作家具上拆卸下来出口到日本,被日本人改装到他们制作的家具上,主要是橱门和其他装饰板,如今也纷纷回流。
甬上木作收藏,古代清雕作品奇货可居。甬上吉木堂艺术馆收藏有精湛的甬上清雕作品数件,如洗脸盆架、小凉床、八步床、大橱等。为了印证甬作清雕之出彩,选择三口甬作大橱浅浮雕作品,加以鉴赏。
清晚期红木清雕大橱,以榉木为框,红木为板材。两扇门单扇高108厘米,宽46厘米,山水人物通景图。左门上方象牙高嵌,上有诗句。橱门描绘的是夕阳时分,阳光斜映着溪流边的亭台楼阁,柳树返青,微风徐来,闲人持扇游玩,船家顺流而入,渔人在溪边撒网,山坡上隐约可见凉亭。右门上方象牙高嵌,诗云:此中竟日无闲事,得趣唯观一局棋。橱门描绘的是山坡上,松树高耸,树下两人对弈,两人观赏,神情怡然,牧马人在草上酣睡,马儿在旁嬉戏。这两扇门反映了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红木清雕难度高,因为材质硬不易下刀。这件红木清雕作品,人物、楼阁、山石、树木等细节处理得准确、优美,艺术性完成度很高。
清中期全榉木清雕大橱,以榉木为材,雕八蛮进宝图。“蛮人”一说最早来之于西周周公旦,将古时中原朝廷疆域以南的天竺、穿胸、儋耳等八国称之为“八蛮”。后来,“蛮”泛指来华的外国人。甬上雕刻经常用“八蛮进宝”题材。该两扇橱门,单扇高111厘米,宽48厘米。从图案来看,其树繁而不乱,山石皴法类中国画,石上山兰雅致,山峰利用榉木的自然纹理不施雕,和雕刻山峦自然衔接。蛮人长者慈眉善目,孩童天真可爱,动物健硕祥瑞。两扇门,人物开脸一流,山和树疏密有致,线条极流畅,雕得极浅薄,立体感强。
清中期全榉木云蝠纹大橱。两扇门单扇高114厘米,宽48厘米,雕刻云蝠纹,纯线条状。此雕工线条灵动不呆板,看似简单其实极不易,收藏界誉之为“雕玉工”“紫檀工”“乾隆工”,这是收藏家对工艺级别最高的评语之一。
这三口橱,橱门雕刻均为浅浮雕,清雅文气,独具魅力,是甬上清雕作品的经典代表作,体现了旧时甬上木雕精湛的刀艺和文人趣味,寄存着人类温暖的情感,把艺术之美定格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