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 肖
通讯员 叶晶晶 方桑丹
溪水轻吟,花香袭人,北仑区柴桥街道河头村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杜鹃花之乡”,更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璀璨明珠,用自己的方式绘就一幅“花样”乡村振兴繁花图。
“花样”人才
共筑乡村振兴梦
“这几天,来我们小馆用餐的外地游客真不少。上海客人特别喜欢醉海鲜,南京客人则对河头麻油鸭情有独钟。”今年国庆假期,河头村的“醉花间”小馆异常火爆,每天的用餐人数超过300人。作为河头村的“轮值村主任”和“醉花间”小馆的主理人,丁柳弘自豪地告诉记者,酒酿圆子羹、油炸汤圆和臭鳜鱼也是外地游客的心头好。
在河头村内,记者发现不仅“醉花间”小馆门庭若市,附近的“出山入市”茶咖也成为许多游客的必打卡之地。“出山入市”位于村口,秉持“生活当下,回归传统”的理念,从外立面到内部细节都尽量还原年代感和原生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游客们在这里品着咖啡聊着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正是有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花样’人才队伍,河头村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河头村党总支书记石孟定说,近年来河头村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吸引“驻村第一书记”“轮值村主任”等优秀人才加入,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花样”产业
绽放乡村振兴花
自20世纪70年代起,河头村的花农便以勤劳的双手,逐步将花木产业做大做强。如今,河头村已成为全国花木市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河头村现有花木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值上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逾6万元。
然而,河头村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成立“花二代”传承班,为青年花农搭建成长的摇篮;组建花田专家顾问团,为花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金融支持……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花木种植的技术含量,还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河头村的花木产业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由大变小走向精品化,由下往上走向网络化。”这是河头村青年花农石瑶琪对产业转型的深刻感悟。作为“80后”的他紧跟时代步伐,先后在抖音、小红书、闲鱼等线上平台注册账号,将销售的主阵地转移到了网络空间。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让他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养花心得和技术经验。如今,他已成为网络上的养花达人,为众多花友提供养护指导。
在河头村,像石瑶琪这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花二代”越来越多。他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勤劳与智慧,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为河头村的花木产业注入新活力。目前,村内已有10多名“花二代”致力于精品花木的培育与销售,探索微型盆景种植。他们的成功实践为河头村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榜样。
“花样”研学
播撒乡村振兴种子
今年夏天,河头村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很多青少年来到我们村开展暑期研学,超过500人次。”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河头村的暑期研学活动,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孩子们可漫步在花海之间,聆听花农们的致富传奇,可以触摸泥土,种一株杜鹃花,体验乡村生活。
此外,河头村还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引入青年茶咖、糖水小铺、生腌酒馆等时尚业态,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主题文化活动,如“花享晚年·送戏”“花香初春·乐跑”,更是让河头村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热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那份独特的乡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