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师傅”到“潘教授”

——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超宇

潘超宇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记者 黄合

早上8点刚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培罗成集团首席技师、三级教授潘超宇已在大师工作室里忙碌开来。

各种材质的面料、打样的初步版型、闪着金光的配件、整洁的工作台……环视周边,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整整30年,他始终做着一件事,和西服有关的事。

只是透过其长长的名片头衔,依旧可以清晰看到“产教融合”在潘超宇身上留下的深深印迹。

之前在培罗成集团,他是技能高超的“潘师傅”。“低衬化”让“毛衬工艺”焕发新生,数字技术让“㩟壳试样”绽放异彩……从一名普通的制版工,一路成长为首席技师、浙江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在,在浙纺院,他是教书育人的“潘教授”。以潘超宇命名的工作室成功获批首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申报专利32项、制定标准2项、出版教材3部,培育省级工匠6人,今年还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为什么在不惑之年还要接受挑战、跨界转型?潘超宇坦言,正因为自己一路见证技术革新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更能深刻体会高技能人才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百年前,宁波‘红帮裁缝’靠着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勇闯天下,在中国服装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笔。我想做的,就是将宁波红帮裁缝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潘超宇说。

于是,周一到周五,大部分时间在浙纺院给学生上课、做科研课题;周六,来到“老东家”培罗成,像改革开放初期担任“周末工程师”那样,做些关于版型的指导性工作……在企业工匠和高校教授的双重身份中,潘超宇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从担任“产业教授”开始,潘超宇就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与雅戈尔、申洲等多家宁波龙头服装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设立了“工匠班”,实施“双导师制”,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企业,人才是链接产业创新的关键点。

“我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精髓相通:一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无论是打造产品还是培育人才,均需细节至上,不断迭代以求至善;二是终身学习的信念,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与知识,唯有不断学习,方能引领未来;三是团队协作的力量,无论是企业的高效生产还是高校的教学研究,团队协作都是成功的关键。”潘超宇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潘教授”,潘超宇说自己最欣慰的是,上课时看到学生们为了看清楚操作步骤、争先恐后围拢过来的样子,“我相信,在他们中间肯定会产生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2024-09-17 ——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超宇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5269.html 1 3 从“潘师傅”到“潘教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