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崔 宁 邱馥琛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距离中秋节不到一个月,甬城各大食品生产企业在结束端午“粽子季”后,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弥漫在甬城的月饼气息越发浓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金山路上的浙江哆伊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哆伊点食品)。生产车间里,9条月饼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搅拌、合成、挤压、烤制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每天有超过40万只月饼下线,然后流向全国各地。
“我们从7月份开始备产,本周进入生产高峰期,主要给五星级酒店做月饼OEM代工。”哆伊点食品董事长张可粒说。
张可粒忙着盯生产的时候,宁波草湖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草湖食品)常务副总经理孙亚斌正四处奔波与客户洽谈。“大订单大多已经签订好了,小订单还在陆续洽谈中。我们主推的苏式月饼没办法提前生产囤货,因此主要生产线本周才开始全力运转。”孙亚斌说。
宁波荃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维娜的关注点则在海外。本月底,企业生产的700公斤特色“老”月饼即将首次登陆澳大利亚,进入当地市场。
在销售端,各种月饼礼盒产品已在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上架销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最近预测,今年中秋月饼产量预计30万吨,销售额在200亿元左右,相比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尽管忙碌着,但不少企业和超市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对于今年的月饼销售情况,他们的心里有些“没底”。
一般来说,中秋节前一个半月是月饼生产销售的高峰期,今年受天气影响,月饼生产销售周期比往年缩短将近半个月。孙亚斌说,尽管端午节过去后,草湖食品就开始研发月饼新品、创新包装,但产销高峰期的缩短更加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月饼市场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张可粒告诉记者,品牌竞争、品质竞争、价格竞争等日趋白热化,作为食品行业代工厂,月饼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影响到企业正常盈利。他粗略一算,一只月饼赚不到1角钱。
月饼作为传递亲情、友情与商务情谊的载体,是个“老”商品,在新消费浪潮下,宁波月饼行业将何去何从?
日前,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关于月饼口味偏好的调查中,77.6%的消费者表示会购买传统口味月饼,如蛋黄莲蓉、豆沙、五仁味,其次是水果口味和其他新型口味。可见,很多人心里始终放不下“老味道”。
保持“传统味”,赋予更多“文化味”,成了很多月饼品牌的破局思路。例如,老字号品牌“王升大”用西瓜仁、芝麻、花生、冬瓜丁等原材料,做成芝麻、苔菜、白果、椒盐四种口味的月饼馅,随后称量、揉面、擀皮、包馅、进烤箱。
“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是一项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情感寄托。质量好、味道好、价格实惠的月饼,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在月饼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王升大博物馆副馆长刘英说。
面对消费者日益多元且个性化的需求,在保持“传统味”的同时,如何让“老”月饼散发“新”味道?
6月底,草湖食品结合北方糕点的特征,创新推出一款“蛋月烧”,用老式蛋糕皮代替普通饼皮,同时保留宁波传统风味馅料,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象山史记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将低油少糖的米糕作为饼皮,把抹茶、芝麻等口味的馅料放入米糕中,创新推出米月饼,今年更新饼皮制作工艺,推出莫兰迪色系月饼,时尚又好吃;浙江荃盛食品有限公司的5G智能自动化数字车间内,机器设备的“巧手”取代人工,完成注馅、打饼等制作流程,38条生产线日产月饼达60万只……
“对于月饼,我们期待有更多类似的‘创新味’。”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点心(小吃)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在他看来,月饼“创新味”除了在口味上创新,还要配合数字化营销渠道推出品牌联名与跨界合作,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结合国潮元素和现代审美创新包装设计,在讲好中国传统美食故事的基础上拓展海外市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消费升级、健康理念普及、环保政策推动及网络营销的共同推动下,月饼行业将朝着生产数字化、口味健康化及高品质、环保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