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聪
昨日,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式开幕,27家人形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摩拳擦掌,纷纷拿出了拳头产品。多款机器人的登台,使本届大会成为历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中,人形机器人亮相最多的一届。
不知不觉中,“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军”。
这一极具想象力的产业,已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
在这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赛中,全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宁波,准备好了吗?
有望成为工厂“最靓的仔”
相较于5个月前发布的初代产品,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此次亮相的领航者2号NAVIAI机器人,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技术细节上都有了不少新的变化。
迭代更新后,该款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高精度轻量化的手臂,单臂可负载5千克的重量,而且行动最快速度超过每小时6千米,持续作业时间可达2个小时。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你就能在关了灯的工厂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伴随着“咔嚓”声,机械臂有序高效地忙碌着,偶有几名工人无声地在生产线旁穿梭,从事着巡检、装配等工作,开灯一看,原来是身着钢铁外衣的人形机器人。
“这样的场景变成现实也许就在今年下半年。”均胜集团副总裁、均胜集团控股子公司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兴宥说。
在均普智能展厅,一个名为贾维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独立行至记者面前,挥动手臂打着招呼,还重点展示了一双灵活舞动的巧手。
“这是我们2023年底发布的1.0版本人形机器人,全身有44个可动关节,能与人流畅互动,稳稳托举箱子,最快能以每小时7千米的速度行走。”周兴宥说,今年9月底举行的WDCC大会上,均普智能将推出迭代更新后的2.0版人形机器人。届时,它的运动协调性、控制精细性将有跨越式提升,进厂打工,指日可待。
除了人形机器人本体的生产企业,部分宁波企业在近日完成了人形机器人的初体验。
位于前湾新区的极氪工厂内,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员工“Walker S Lite”经过多天实训,已能在入库上料工位上完成协同执行搬运任务。
加快布局,抢占风口
“如今,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在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院长钟秋波看来,预计最短5年、最长15年,人们将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家庭陪伴等领域,看到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的身影。
万亿元级新赛道呼之欲出,宁波应该如何应对?
在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看来,宁波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产业链及高度活跃的民营经济。
一方面,目前宁波拥有机器人全产业链规上企业50余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近80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应用及科研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而且宁波是国内少有的全面布局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件”的城市。
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与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共享众多供应链。比如电池、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迁移。这些是宁波的强项,也是宁波的优势。
尽管在人形机器人算法研究及开发方面,宁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但在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中,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减速器等部分零部件已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
在长城战略咨询宁波研究院院长江锡军看来,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的“新物种”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宁波应聚焦人形机器人等赛道,探索构建“潜在瞪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体系,加快形成企业创新梯队,多点突破,实现关键节点、关键技术的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宁波应通过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现由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宁波要吸引和激励企业、研发机构及创业者投入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弛认为,宁波要更加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数字技术人才,包括工程师、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等,建设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加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产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同时,宁波应进一步聚焦人形机器人未来突破的重点。”郭继舜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聚焦的重点仍是轻量化和智能化。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材料的创新,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本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大模型的应用,让人形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拥有更好的人机交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