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精气神和工作状态,直接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有的放矢,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尤其要从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以正确的选人用人为导向,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与环境,倒逼干部在“坐不住、懒不得、等不起”中积极努力、有所作为。过去有些干部之所以存在上述作风问题,除了自身原因外,一定程度上也跟个别地方、个别单位选人用人导向出现偏差有关,于是在“多做少做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的境况里,难免有人作“壁上观”,成“撞钟人”。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在严格考核考察的基础上,真正把那些组织放心、群众信任、改革需要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上来。至于那些屡教不改、尸位素餐的干部,则要通过党纪政纪予以严厉教育、严肃处理,以观后效、以儆效尤。可以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仅能够为干事者腾出位子,助推其敢闯敢试并创新有成、改革有功,而且必然能够给那些不想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者内心以振聋发聩式的强烈冲击,进而倒逼其反躬自问、见贤思齐并痛定思痛、奋起直追。
坚持以树立“敢拼刺刀、善打胜仗”的勇气为重点,激发内在能量,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深化改革,无疑是一场大仗、硬仗,要取得这场深化改革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为此,除了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主题培训外,必须引导干部围绕深化改革的主题,顾大局、识大体,敢担当、善担当,不断强化使命意识;要根据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和阶段性工作,给干部定职责、明要求,交任务、压担子;选择精兵强将到关键岗位、关键事项、关键阶段,去涉险滩、过暗礁,争做改革的领头雁。
坚持以“三个区分开来”为准则,为干部提供想干事、能干事的宽松环境,并助力其一鼓作气干成事。进入深水区,改革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涂涂抹抹,而是要“除沉疴,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也就意味着,在深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碰逢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对此,一定要秉持“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给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者以必要的理解、关心与支持,给他们以认真总结反思的时间,并鼓励和帮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整装出发,再次投入深化改革的试验场,去攻坚破难而争取最后的胜利。
坚持以“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为追求,引导干部干净干事,确保把每一项改革深化工程打造成绿色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推进深化改革,既有工作质量、工作作风上的高标准,同时也有廉洁纪律上的严要求。必须看到,步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后,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以及其他深层次利益的调整,也定然会出现一些暗礁与阻力。为此,广大干部必须提高警觉、擦亮眼睛,强化改革自觉、纪律自觉,对一切阻碍改革的行为坚决说不。尤其不能以深化改革为借口,在原则问题上处心积虑搞变通,在廉洁问题上勾肩搭背行腐败。要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敢于动真碰硬,化解层层阻力,善于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而确保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得起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确保改革深化工程的绩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