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卫
近见两篇报道,觉得其道出了现代社区建设的一个本质。一篇文章是《宁波晚报》刊发的《“五邻工作法”探索善治社区新路径》,讲的是宁海县桃源街道谢豹社区的工作经验;另一篇文章是“浙江社会工作”网站发布的,介绍了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基层治理新路径:以“香邻”品牌打造为导向,探索“邻团社”,增强社区志愿服务活力。
社会在进步,幸福应加码。然而在民生领域,有一些“微民生、小难题”往往会成为家庭焦虑,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定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邻里相亲、邻里相助。
近日,笔者调研发现,在鄞州区中河街道城兴社区、风格城事等小区,就活跃着一支热心服务残疾儿童的志愿服务队,时间已达六年之久。志愿服务队的主要成员,来自当地自发兴起的“奶奶(爷爷)带孩团”。
社区“邻”资源,蕴藏着多样多能的人才,用好了、用活了,不仅可以解决老龄化、空巢老人相关问题,于社会还可以起到“彼此补缺、相互增益”的作用。我市20多年的社区实践,有不少鲜活的案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等改革举措。就此来说,现代社区的发展大有可为,关键在于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通过统筹思维、融合组织、科学方法,用好“邻”资源,不断提升现代社区的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