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技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盛 翔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今时代,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科技是经济的供给侧,人才是科技的供给侧,教育则是人才的供给侧。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因此,要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制度各自改革的边界,将三者融合起来统筹推进。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连接点。越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越是在科技强国上占有先机,越是容易吸引高水平人才涌入。相反,高等教育的洼地,往往很难真正成为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一座城市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楼,而是大学。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全会明确要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对于宁波来说,这是机遇。

这几年,宁波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持续优化,目前共有高校16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8所。承载着宁波人热切期盼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在加速建设成长之中。但毋庸讳言,相比让宁波人自豪的基础教育“长板”,高等教育的“短板”依旧存在。数据显示,宁波GDP排名全国城市第12位,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仅排30位左右。与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兄弟城市对比,高等教育无疑仍是影响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突出“短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校10年就跻身“双一流”序列的南方科技大学等成功先例,应该能给宁波很大启示。有真金白银投入,更有体制机制的放权松绑,宁波高等教育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科技是国之利器。经济社会要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谁能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为此,要有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近年来,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型举国体制落实、产业结构优化、科技人才汇聚、以金融为重点的创新生态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等,宁波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视创新为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无论是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还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宁波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国家一流学科、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等重大国家级平台的突破。通过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战略合作,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高站位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启动建设东海海洋综合试验场等,宁波正在推动科技创新强基登峰,推动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

科创之花,要靠人才浇灌。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青年强,则国家强。要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愿意留在宁波,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到宁波,擦亮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优化提升宁波人才大脑,扩大充实宁波人才宝库。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必将形成多项改革综合集成的倍增效应。期待宁波能够走在前列,让教育科技人才同频共振,与城市共同成长,锻造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波新篇章。

2024-08-0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8091.html 1 3 让教育科技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