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我在为堂舅舅创作系列铜像的时候,感觉是和我的生命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要寻找家国情怀的当代表达,应该自始至终都把紧扣时代、观照现实、书写中华民族崇高的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
■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大量地学习西方,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我们要认祖归宗,并且在艺术传承中寻找文化自信
■从七十岁到八十岁,我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型国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创作,在有生之年,我还想用中国最传统的线条描画出原始先民的浪漫与淳朴——有宁波河姆渡的文明,有长江三峡巫文化的深沉与浪漫,远古江南的华美与瑰丽
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王润泽
A
美从苦难中来
家风,带给我信仰的力量
记者:近几年来,您多次回到家乡宁波,且大都跟您的堂舅舅张人亚有关,比如,参加张人亚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为张人亚创作系列铜像考察选址,并多年与亲友走访挖掘张人亚的革命事迹。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您堂舅舅的榜样的力量?家庭氛围和艺术的熏陶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江碧波:张人亚和我母亲是堂兄妹,是我的堂舅舅,我在为他创作系列铜像的时候,感觉是和我的生命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带着母亲回到宁波。陪母亲回乡的那一年,我第一次去了张人亚的故居,那个时候我们只知道这个堂舅舅是值得尊重的人。后来,“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我才真正地了解这位亲人。我为我是宁波人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堂舅舅感到骄傲。
六年前,当北仑区霞浦街道找到我,请我为张人亚创作铜像时,我自然是当仁不让啦!堂舅舅的举动也带动了一大批这个家族里的人,他们都有很深的革命情结,包括我的父亲。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深切的家国情怀。
我自小成长在充满爱国情怀的家庭氛围中,感受着小家和大家的脉动,在我身上,家国情怀里的红色基因是与生俱来的。
亲历民族之痛,让我懂得,美是从苦难中来的。20世纪30年代末,尚在襁褓中的我跟着父母从上海辗转去往重庆,战火是我童年不能忘却的记忆。
其实,我觉得美是生长在苦难的基石上的,它能够战胜困难,并开花,那才是最美的。
这里不能不提到我的父亲江敉,他是版画家、漫画家。人生的大劫大难,铸就了父亲的品格,也铸就了他的艺术。
我父亲生于1921年,在20世纪3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以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为主题的国际性漫画,还有大量趣味性、艺术性很高的抗战木刻作品,是中国版画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
也许正是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才有了我今天的艺术成就。
B
家国情怀的当代表达
艺术家责无旁贷
记者:从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出,您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和主题的作品,作为艺术家,为什么您会把自己的作品和时代宏大的革命主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江碧波:这次在宁波美术馆举办的我的个人艺术展,由“天地有正气”“万物与我为一”“月是故乡明”三个板块共同组成,其中“天地有正气”板块便是以共产党员初心引领为主题创作。
我觉得艺术不应该只局限于小情小调,不能只画瓶瓶罐罐,艺术应该是面向社会、关注现实。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用撼动人心的作品抒写中华民族崇高的情怀和无畏牺牲的品性。
比如,这次展出的版画《飞夺泸定桥》,取材于红军长征重要战斗——飞夺泸定桥,是中国人永不忘怀的记忆。
参与创作这幅作品时,我还是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当时,我的父亲江敉在四川美术学院任教,他带着我们三个学生,一起去走长征路,沿途采风,收集革命故事和素材。如今回忆起来,那段经历真是令人终生难忘。
之后我创作的歌乐山烈士群雕,成为重庆红色革命文化的象征。《三峡纤夫》《上下五千年》《浩气长流》和众多英雄主义雕塑作品也都是这条路上盛开的鲜花。
记者:让人讶异的是,您在七十岁时选定《上下五千年》题材创作,此组历史画卷,每幅宽5米、高2米,200幅的鸿篇巨制,全部采用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您创作此组巨作的初衷是什么?这对今天我们弘扬时代精神有什么启示?
江碧波: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大量地学习西方,这事我也去做了(1985年我去美国当了两年客座教授),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认祖归宗,并且在艺术传承中寻找文化自信,这便是我在七十岁时选择创作《上下五千年》这组历史巨作的初衷。
这组历史巨作将在军事博物馆展出,现正由北京言实出版社出版。作品以远古时代到开国大典之间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文化传承、寓言神话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创作素材,展现了华夏大地五千年长河中的文脉恒久不断。
每幅长5米、宽2米,连起来长度超过千米的巨幅画作,我往往要在升降机上从早上8点画到晚上11点。就这样我一直画了十年才完成它。
画这样的大画,对精力和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不仅要有特殊的艺术创作热情和艺术表现技法,还必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充分而缜密的深入研究和体会。
我的家国情怀里,有着格外鲜明的红色基因。在《上下五千年》红色题材组画中,无论是五四运动、南昌起义,还是延安大生产、民族大团结,在历史的前行中,在我勾画的一条条通往繁荣昌盛的路上,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和骨子里不屈的信念。
张人亚的理论水平、组织能力,以及他的号召力、影响力,特别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觉得要在《上下五千年》红色题材组画中体现,后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以此表达我对家乡人民、对我堂舅舅这样的顶天立地的中国英雄的崇高敬意。
C
远古的呼唤
文化寻根的艺术表达
记者:此次展览主题“做自己的太阳”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是否也是您创作思想和状态的体现?
江碧波: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依然能保持真诚、热情、执着、乐观的态度。在不畏艰难的艺术求索之路上,我创作了三百多幅版画精品、两百多座雕塑、一千多米长的大型长卷画作、上千幅国画作品、数百件陶艺作品……
我一直主张艺术家要紧跟时代,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能量,做自己的太阳,自己该独行的时候还是要独行,该闯荡的时候就闯荡。创作的时候,我都是凭我自己心中的形象,或者可以称之为一种梦幻般的形象,去大胆地下笔。没有依靠,没有样板,一步步走自己的路。在此过程中,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首先基本功必须扎实。
记者:您怎么看待家乡美术事业的发展?从艺术家角度,您怎么看待文化自信?有没有兴趣创作远古历史题材的作品?
江碧波:回到家乡,我觉得宁波是出人才的地方。
十年前,也是在宁波美术馆,我当策展人,给父亲举办了他的个人作品展。这是父亲的夙愿之一,他还希望我可以回到家乡宁波,举办自己的展览。
今天我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将一生精心创作的作品无私分享给全社会,让更多人走进宁波美术馆,接受真善美的熏陶,了解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我感到十分开心。
我虽然在重庆生活了很多年,但我从根子上是宁波人,所以要来寻根,我觉得返乡为老家宁波做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最近我在研究中国远古文化的艺术表达,包括巫文化、三星堆文化、《山海经》等。其实我们浙江有上万年文化史,家乡宁波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也是中华海洋文明重要发源地,这里有井头山遗址、河姆渡文化……我觉得井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完全可以放在长江流域文明的更大框架下进行整体研究,可以做不少文章。在我有生之年,我还想用中国最传统的线条描画出原始先民的浪漫与淳朴、远古江南的华美与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