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谢家路村:

传唱19载,“村歌”越唱越嘹亮

谢家路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沈天舟 摄)

实习生 顾佳诚

记 者 孙吉晶 沈天舟

走进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树荫葱郁,溪流环绕,凉意扑面而来,仿佛误入“桃花源”。

“我们的村庄,祥和温馨。一行行脚印,踩出聚宝的金盆。”悠扬的歌声越过村文化礼堂的大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正在唱这首歌的,是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原党委副书记陈新尧。作为最早加入村歌队的“元老”,他和村歌一起见证了谢家路村的蝶变。

谢家路村,一个面积仅有6.08平方公里的滨海村庄,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乡村振兴样板村。

“早在1998年,我们就建立了村级农贸市场,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商贸发展。”回忆过去,陈新尧的脸上难掩自豪。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集体活动,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不能‘瘸着腿’前进。”谢家路村党委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凝聚人心,2005年,在余姚市文化馆原馆长朱德孚的协助下,村歌《我的谢家路》诞生了。

伴着歌声,谢家路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就此铺开。

乡亲们的村歌队

乡里关系,是影响乡村发展的一大关键。

记者见到村民姚文雅时,她正忙着搬运纸箱。姚文雅经营着一个家庭作坊,主要从事手套等外贸生意。走进屋内,记者看到三个音响、一个调音台、数个话筒,在一众纸箱之间,它们显得很特别。

由于热爱唱歌,她成了村歌队中早期的成员之一。“平常忙,和人交流的机会少,加入村歌队后,终于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姚文雅说。

在村广场排练,到各地演出……久而久之,姚文雅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交流多了,她也愈发理解村歌背后的意义。

“唱村歌是集体活动,大家聚在一起歌唱,能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姚文雅说,于是她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谢家路村做些事。

和村里商量之后,姚文雅创办了“姚剧班”。她负责课程设计,村里提供场地并帮助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姚剧班”队伍日益壮大。

每周三晚上、每次两个半小时,小小的“姚剧班”成为村民在工作之余寻找自我的“钥匙”。“我们一起唱姚剧,一起参加比赛,有了兴趣、有了朋友,生活就不再单调。”姚文雅自豪地说。

村歌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远不止于此。村计生联络员翁维娟开设了“健美操班”,陈新尧参与了小板凳宣讲团的组建……他们都是村歌队的一员,如今正通过各种方式“反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体育、党史学习……各式活动如雨后春笋,在谢家路村涌现。

唱好产业发展之歌

发展,是村歌里蕴藏的又一个愿望。唱好产业发展之歌,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这是谢家路村早已明确的方向。

走进谢家路村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茬茬早稻已经低下了“头”,不久之后,这些早稻就要开镰。而在几年前,这里几乎见不到水稻。

榨菜原本是谢家路村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八成村民靠种榨菜建起了自己的房子。但长期种榨菜导致土壤肥力流失,面对支柱产业存在的弊端,谢家路村选择用稻菜轮作实现增产增收。“不甘于现状,才能把握机遇,这是村歌传唱的发展硬道理。”谢家路村第五前哨支部书记施柏千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现在,我们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绿花菜,并结合小龙虾养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他告诉记者,谢家路村还引入新大陆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起了千亩柑橘生产基地、休闲鱼庄,致力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一首村歌,让谢家路村人心凝聚,找准了前行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

19年来,谢家路村陆续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2022年,该村又成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村之一。“未来,谢家路村会进一步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致力打造一个更加智慧、宜居、便民的未来乡村。”谢家路村党委书记唐华军说。

“谢家路,杭州湾之星,永不满足创业跑!”恰如《我的谢家路》所唱的,谢家路村的共富之路正越走越宽……

2024-07-14 余姚谢家路村: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3832.html 1 3 传唱19载,“村歌”越唱越嘹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