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天舟
各具特色的打卡印章、独树一帜的吉祥物形象、有“颜”又实用的文创产品……近年来,文创IP的花样不断更新迭代,成为各地文旅“内卷”的一大利器。
如今,多个街道和社区纷纷试水文创领域:社区吉祥物、街道集章线路、街道专属表情包等新玩法层出不穷,以流行文化探寻“出圈”新路径,让辖区“靓”起来、人气旺起来。
街道社区打造独家文创IP
如汤圆般的“白润圆”外形,大大的眼睛,憨态可掬的神色……近日,海曙区高桥镇君馨社区文创IP形象“幸福君”问世,这是高桥镇首个注册的社区文创IP。
“高桥镇拥有浙江老字号‘王升大’,坊间有传言,宁波汤圆之根就在高桥。”君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佳琪表示,“幸福君”的原型就是宁波汤圆,希望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打响社区的名气,“这一创新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社区文化创新的积极探索”。
打造全链条的街道文创IP,海曙区南门街道是领跑者。南塘老街的座椅造型、轨道交通4号线柳西站内的提示标语……在南门街道辖区,常常能见到吉祥物“海曙小南”的踪影。
让IP形象“活”起来,关键在互动。眼下,一条街道全域集章打卡线路呼之欲出,设置在南塘老街、永宁巷1号、轨道交通4号线柳西站等标志性地点的集章打卡点位,吸引了一众集章爱好者。
“3W”是小红书平台上一名小有名气的集章“大佬”,目前已发布了百余篇全国各地的集章攻略。今年初,她被全套“小南”印章吸引,赶赴宁波集章。“我去过全国近百个城市,这是我接触到的首个由街道层面设计的拥有独立IP形象的印章。”“3W”说。
目前,该街道已开发出12枚不同类型的“小南”造型印章,另有2枚新款正在设计中。
文创IP有“颜”更有“料”
城市文旅靠文创IP“抢流量”,田园乡村靠文创IP赋能乡村振兴,那么街道社区缘何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IP?
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现阶段主要体现在打响名气吸引游客,未来还将辐射到引才方面。
位于南塘老街的“印象宁波”文创店,最吸引游客的是刻有“南塘”二字的七彩滚筒印章。“这是南门街道City walk路线的其中一站。”南门街道党工委委员欧阳媛斐表示,这枚印章价值较高,在文创界属于“稀有”种类。目前,这枚印章已“名声在外”,每周前来盖章的爱好者有百余名。
“我们希望将文明、文化、文旅融合,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欧阳媛斐说。
易于文化传承和推广。以活泼生动的IP形象和当代受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传承和发扬在地文化。
鄞州区首南街道流传着“陈婆善渡”的美丽传说。“陈婆无私奉献的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首南人,因此我们以她的形象打造了街道IP‘陈美善’。”首南街道党工委委员王金晶说。
“陈美善”生动再现了宋韵文化,朝天髻发型、梅妆、襦袄和围腰等,国潮风满满。目前该形象已应用于志愿服务、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陈美善”绘本故事已在辖区中小学中推广。
“首南街道是一个‘年轻’的街道,但这块土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希望在突出年轻与活力的基础上兼顾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首南文化、感受善文化。”“陈美善”的设计者、浙江万里学院新民艺研究所副所长杨文说。
充当社区治理的“助燃剂”。以文创IP增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
做好人好事奖励“小红花”,创新创业奖励“小红花”,领证结婚也能获得“小红花”……海曙区西门街道打造的文创IP“小红花”风靡辖区,一场“小红花”赋能的治理行动正在进行。
“参与社会治理,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西门街道党建综合办副主任黄炫琛说,“小红花”可用于辖区部分商铺消费减免;两新企业根据商铺收集的“小红花”数量,按比例开展配捐;街道根据年度数据对各群体活跃分子予以表彰。“小红花”串联起一条上下游资源打通、治理链对接、创新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路。
目前,该IP赋能治理已初见成效:“小红花行动”小程序已有注册成员1857人,入驻科创服务型社会组织15家、联建单位40余家、店铺50余家,社会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开展“小红花”赋能服务5350人次,爱心企业捐赠超12万元。
文创IP下沉之路任重道远
镇海骆驼街道的“骆驼侠”、鄞州东柳街道的“小柳”、北仑柴桥街道的“柴小源”……眼下,一批活泼生动的街道社区文创IP形象正在陆续与市民见面。
“文创是当下吸引年轻群体的主流文化元素,也是‘注意力时代’传播文化的一个主流手段。街道和社区开始‘入圈’文创IP,本质是希望与年轻人打好交道。”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剑认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青年是社区治理的新鲜血液,通过打造文创等新潮元素,紧扣年轻人时尚生活需求,能够提升这部分群体的认同感,提高其参与基层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他看来,街道社区掀起的文创热仍在起步阶段,盲目跟风、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所设计的IP形象与街道的实际形象和文化不匹配。部分街道一味追求以新奇和潮流元素吸引流量,或“抄袭”已走红的形象设计出同质化的IP,这些形象往往与在地文化不匹配,背离文创设计的基本原则。此类设计可能会在互联网“红极一时”,但得不到辖区居民的认同甚至引起反感,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文创IP的运营和维护难以持续。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个别街道的IP形象在发布后,仅推出了一套表情包或是仅“出席”几场活动便销声匿迹。“一个好的IP形象需要不断运营维护,需要推出新的活动和产品来保持其影响力和活力。若只停留在设计层面,没有实际应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使IP形象衰退和被遗忘。”郭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