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民
这段时间,看到不少有关孩子做公益献爱心的报道,很有感触:我们的孩子现在太需要这样的慈善公益教育了。
不妨先来看看最近宁波媒体上报道的几个事例。
江北区天水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义卖,筹款2560.6元。4月30日,在老师及家长的带领下,小朋友捧着捐款箱,到慈善总会捐款,希望这些善款能够帮助困难儿童。
近日,在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助仪式,学校用学生爱心义卖所筹得的款项,买了115套校服及文具礼盒,为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宁朗乡小学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海曙区月湖街道平桥社区在金汇小镇搞了一场公益图书义卖活动,在新闻报道图片中,一名两三岁的小志愿者手持二维码募集善款的样子特别可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宋代大儒、宁波名贤王应麟著的《三字经》一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人刚刚出生时,禀性本身是善良的,天性也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逐渐形成了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人的善良本性就会遭到破坏。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看大人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其中,社会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灵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与家庭、学校、社会关系密切,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左邻右舍等,只要同孩子经常接触,就必然会给其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年龄越小,受影响程度越深,甚至一直影响到他们成年以后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拿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你现在怎么样,孩子以后就会怎么样”。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很自私,不关心他人,不感恩父母,只顾自己好。这样的孩子有,但实事求是地说,只是很小一部分。在我看来,造成孩子自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孩子从小的慈善教育。如果我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慈善的种子,用慈善之花滋育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关心他人,懂得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有人跌倒时把他扶起,有陌生人问路时热心指路,把废旧的东西卖掉换些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还会如此自私自利吗?
所以,现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很有必要,组织孩子开展义卖献爱心活动很值得提倡。借助这些活动,我们要告诉孩子:衡量慈善的标准不是“薪”,而是“心”,1元的慈善和100万元的慈善都是慈善。慈善不分大小、不分先后、不分贵贱,只要心怀善意,人皆可为。
每年的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让我们为爱出发,播撒慈善的种子,让慈善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