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周刊·视点

耍牙女儿情

——记新生代耍牙传承人薛巧萍

在宁海古戏台演出

《金莲斩蛟》中扮演“独角龙”

《李慧娘》演出照

沉香定妆照

缘起少年时代

戏曲进校园

任卓君/文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暨第22届徐霞客开游节,节日前夕,采访了应邀为此次活动录制相关宣传片的新生代耍牙传承人薛巧萍。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耍牙,是开游节的一张金名片。

薛巧萍已上过央视多次,在她身上,看到的依旧是坦诚与直爽,以及对艺术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一个半小时的讲述,她的故事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人物简介

薛巧萍,国家级非遗宁海平调绝活“耍牙”新生代传承人,主攻花脸。曾两度参加央视戏曲春晚和“出彩中国人”节目。2003年获全国中青年演员戏曲大赛表演学会金奖;2011年在全国绝技绝艺大赛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绝技绝艺展演活动中获金奖;第二季《中国达人秀》晋级赛直接晋级。2017年入选宁波市“六个一批”人才。

结缘耍牙

无敌英豪,

四海名标,

传军令地动山摇……

“好!好!太精彩了!”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午后,宁海强蛟镇的古戏台上正上演着最撼动民众的平调大戏《金莲斩蛟》,其中的耍牙特技赢得了台下数百名观众的阵阵掌声。

观众中,有个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圆圆的脸蛋,灵动的双眸,齐眉的刘海,由于坐在后排,她不禁踩上小板凳,为台上的表演拍红了双手。小姑娘不仅喜欢去家门口的海滩上吹风,也喜欢和弟弟一起去古戏台看戏,她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大花褂子,登台为乡亲们表演。

初中毕业后,强蛟女孩薛巧萍如愿考入了宁海平调剧团,当时剧团挑出八个新学员学耍牙。耍牙作为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与川剧变脸齐名,并称为“西脸东牙”。薛巧萍的先天条件并非最好,却是最能吃苦的一个。“我是属于哪个行当缺,我就去补哪个行当。”因此薛巧萍的戏路很宽,《王老虎抢亲》里的王老虎、《劈山救母》里的沉香,她都能驾驭,“万金油”型的经历铸就了她比一般演员更能吃苦更有悟性的可贵品质。

“咦……”第一次看到耍牙表演,其他几个学员露出恶心难耐的表情,只有薛巧萍真心求学。耍牙使用的猪獠牙非常锋利,而且血腥味十足,刚开始练习时,她的嘴里被磨得都是血泡,不能喝水更不能吃饭,最后只能通过打点滴摄入能量,原来117斤的“熊猫妹妹”一下子降到了96斤。为了让獠牙不在说唱台词时露出来,除了吃饭睡觉,她一直将獠牙含在嘴里。耍牙的牙,也成了薛巧萍的另外一副牙齿。最终,和她一起练习的其他七名同学全部放弃了,剩下巧萍一人继续。

耍牙这门技艺早先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因无人愿学,一度濒临失传。很多男性受不了苦,薛巧萍这个小姑娘却坚持了下来。也许是强蛟粗犷的海风磨砺了她的性格,也许是渔民英勇顽强的精神烙印在她的骨子里。

守得云开见月明,巧萍的苦练最终打动了师父——宁海平调界的泰斗名宿叶全民,他打破旧规,悉心传授,使巧萍成为女性耍牙第一人。

为了让巧萍在舞台上将耍牙技艺运用自如,叶全民花了三年时间,从最枯燥最艰苦的两颗牙教起。在师父的鼓励下,2000年,薛巧萍开始上台演出,一台戏下来身心俱疲。但她一演就是二十多年,待到练成出神入化的“耍牙神功”,已不知道磨碎了多少副猪獠牙。

寻找戏牙

“哎,看,那个巧姑娘又来了。”菜场上,卖猪肉的师傅又开始念叨了。原来,薛巧萍为了找寻适合自己的戏牙,几乎把宁海的猪肉铺翻遍了。师傅们常常津津乐道:

有个小姑娘,

爱好真奇妙,

专盯猪大牙,

一买一大包。

耍牙用的牙,可不是一般的牙,那是采自200公斤以上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的獠牙,不到一定年限长不了獠牙。獠牙长在口腔最里面,得把骨头敲碎了才能取出来,一不小心就凑不成一对。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猪獠牙了,若是选择那种像胳膊那么长的野猪獠牙,也不能直接拿来用,需要打磨。而树脂做的牙呢,没有毛细孔,表演时容易打滑。只有猪牙和人类的牙近似,有毛细孔,仿佛有灵性,会随着唾液、气息而伸缩。取牙人要有手艺,耍牙人更要有口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萍买了成百上千颗猪獠牙,最终找到了一套完完全全适合自己嘴型的牙。这套牙,千金不换,她每天清洗好几遍,用特殊的药水泡,而且随身携带。睡觉时,巧萍将戏牙压在枕头下,不放包包里,因为别的东西用钱可以买回来,但这牙用钱买不到。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没有办法把手伸到她嘴里,教一招一式,只能传授口诀心得,让她根据自己的牙床结构去揣摩。师父还告诉她,耍牙历史悠久,目前却濒临灭绝,全国正规剧团里只剩他们师徒二人演练了。巧萍就是名副其实的新生代传承人。

挑战自我

“二四六八十,更上一双牙!巧萍呀,愿不愿意再挑战一下自己,加两颗?”师父用严峻而信任的目光看着她。

“我愿意!师父。”巧萍答应了。但她知道,每加一颗牙,嘴就要被磨破一次。巧萍记得自己练到第六颗牙时,因为撑得脱臼,牙关节掉了下来。当时她吸气痛、张嘴痛,硬生生撑到口腔积水,结果整个牙床烂掉了……当练到第八颗牙时,已是将她那秀气的小嘴塞得满满当当了。如果上十颗牙,就要把她的嘴往两边拉。

“何必要摧残自己?”一个声音闪过,“不,我能坚持,我要往上加!”

于是,她使劲儿扳嘴巴,直到嘴巴四周全部爆开。等到伤口结痂,再往两边拉,嘴角又裂开。就这样反复循环,等到终于耍上十颗牙,她的嘴角已被割裂了一圈。而口腔里呢,一副戏牙已把自己的牙给磨平了。从此,她不吃太刺激的食物,太辣太硬太冷太酸的都不能吃。也不能狂笑,一狂笑全身毛孔会“站”起来,因为她的牙釉质全部没有了。而且,由于长期在练习中吐口水,唾液中的酶逐渐减少,不上妆时,脸色蜡黄。百般艰辛,万般努力,薛巧萍坚持了二十多年。

她终是不负师父所望,十颗戏牙含在口,收放展自如,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还有灵动。“师父,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她达到了国内耍牙的最高水平,因为她始终铭记师父的教导,“牙练万次出一功”。

练成了“耍牙十颗功”,让巧萍的演艺生涯更上一层楼。而这期间,最让她铭记于心的莫过于2006年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彼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老师到宁海察看十里红妆,顺便观看了平调耍牙。他十分震撼:“这样的绝技完全可以上全国非遗!”而当他看到巧萍卸妆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惊呆了。

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调耍牙与十里红妆一起被列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青老师又极力推荐薛巧萍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节目初选过程中,审看节目的领导和专家觉得耍牙表演过于狰狞,但在田青老师的坚持下,耍牙最终上了展演。

观众看完平调耍牙后,虽然觉得这节目有点意思,却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田青老师巧妙安排了一个环节,让薛巧萍卸了妆再上台去。然后介绍:“大家看,这个就是刚才耍牙的面目狰狞的‘独角龙’啊!”

瞬间掌声如雷!

难舍戏台

有一次,薛巧萍的父亲专程来看女儿表演。在后台,看到女儿大热天穿着几十斤重的戏服,汗涔涔的额头被水纱勒出了一道深深的血印,嘴角冒出了好几个泡,心疼不已:“阿萍啊,太辛苦了,太辛苦了!再说,单位连个编制都不给你,别干了,爸养你!”

巧萍沉默了……

她望着父亲,再看看化妆镜里那个是人非人、是妖非妖的自己,开始迷茫、惆怅,她最终向单位提出了辞职。之后,她在家里躺了整整四天,茶饭不思,诸事不干。

唐洁妃团长和薛家骥团长来看她,“巧萍啊,回来吧,剧团需要你,你的编制问题,我们会努力争取,有机会一定先考虑你……”巧萍后来回忆说,唐团长就像亲妈,不仅一路支持自己,而且常常舍自己的“小家”,为剧团这个“大家”奔波;而薛团长就像自己的“老豆”,他事无巨细张罗,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经过三个小时的促膝长谈,薛巧萍终于决定回归原单位。四年后,正式转正。

原来,自己对戏台是如此的割舍不下,灯光、掌声都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还有情牵一生的耍牙!回归后,巧萍下定了决心,她决定要为宁海平调这个家乡的瑰宝做点什么。

2006年耍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在全国绝技绝艺大赛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表演中,薛巧萍获金奖;2010年、2015年她分别应邀参加了《中国达人秀》和《出彩中国人》,直接晋级……

当全国各地的观众在电视机前第一次看到戏曲瑰宝——宁海平调之“耍牙”时,当观众和评委看到之前那面目狰狞满嘴獠牙的“独角龙”,卸妆后竟然是楚楚动人的美娇娘时,无不赞叹称绝。

薛巧萍觉得,这一生再苦再累也值得!

“母”与“子”

2012年,巧萍做妈妈了。生完孩子六个月后回团,一回团就半年见不到女儿,当时女儿刚刚学会叫妈妈。当她再回家时,女儿却不叫妈妈了,也不让她抱,一抱就哭,更不用说和妈妈一起睡了。女儿的哭声让巧萍深感痛苦:收入有限,给不了女儿富足的物质;时间太少,给不了女儿长久的陪伴……

日子一天天挨过去,女儿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懂事。

一日,丈夫带着女儿来看巧萍表演。“小棉袄”早早地坐在大音响旁,认真地盯着舞台看,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妈妈你太棒啦!”

“囡囡来看妈妈啦,妈妈画成大花脸,你害怕吗?”

“才不呢,我能看出妈妈的大眼睛,像……像条娃娃龙,嘻嘻。”

“妈妈,这猪猪侠的牙齿含在嘴里什么感觉呢?”

“像……像吃糖!”

巧萍和女儿都开心地笑了。

现在,巧萍一有空,就陪妈妈、陪女儿。一来,妈妈动过大手术需要照顾;二来,女儿一天天成长,自己给予的陪伴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此刻,巧萍的脑海里浮现出太多对“母子”:自己和母亲;自己和女儿;剧团是“母”,自己是“子”;平调是“母”,耍牙是“子”……

原来,在真爱面前,所有的苦楚、迷茫、挣扎,是那么微不足道!

为了这份真爱,2023年,薛巧萍参加了宁海平调曲牌抢救和影像录制的省级项目,目前有207个曲牌得以整理和保存。此外,她还积极投身“戏曲下乡”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巧萍说,去年上半年演出近160场。对于“戏曲下乡”,她与剧团负责人本着“越剧走市场,平调打品牌”的理念,通过越剧的收入来滋养宁海平调,通过受众相对较多的越剧演出,来带动加演的宁海平调“成长”。

“其实,以前知道耍牙的人少,每次去演出,都要先表演一段耍牙技艺吸引观众。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指名要求看耍牙表演。”

如今耍牙的知名度逐渐盖过了宁海平调,对此,薛巧萍有一丝遗憾。她说:“很多人知道耍牙,却不知道它属于宁海平调。我想通过耍牙表演,让更多人认识宁海平调……”

守艺在人

2021年,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薛巧萍担任“戏曲进校园”项目的导师,应邀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小生形体教学活动,三十多名雅韵戏曲协会的成员在薛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小生形体的基本动作。

薛巧萍带着他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习,每当同学有不懂的时候,她就耐心给他们指导、纠正动作。还特地让一名同学上台,向大家示范正确的小生形体姿势,让同学们能够掌握得更到位。有同学说:“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戏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戏曲演员的不易。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我们学习了四种不同的身段,就感觉身体有些疲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有播种,就有萌芽,说不定在这些年轻人中,会出现另一个薛巧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薛巧萍作为强蛟镇艺术湾创建的特邀嘉宾,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不仅登台数百次,还成了宁海人民的骄傲,获奖无数,誉满全国。

家乡的海风,又一次吹拂起她的长发,她依稀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有着灵动俏皮的眼神,也依稀看到了师父那信任而执着的眼神,唐团长那鼓励而盼望的眼神,女儿在台下看自己时那清澈而崇拜的眼神,还有三年前爸爸弥留之际看着自己那骄傲又不舍的眼神……薛巧萍不禁泪眼婆娑。

所有的云淡风轻背后,是时间的积累和时间的收获,也许这就是渔家姑娘的坚韧之处吧。

戏曲演员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但每个戏曲演员心里都有一份情怀。

耍牙,耍的是非遗传承的一份责任;守艺,守的是一种骄人技艺的温度。

古老技艺的传承不会是一个人的责任,薛巧萍将挑着重担走向更远的大道。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06-17 ——记新生代耍牙传承人薛巧萍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8693.html 1 3 耍牙女儿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