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5月,宁波被确定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从此,宁波站在了对外开放前沿,焕发了千年港城活力。
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宁波人民把握历史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沿海开放城市到双向开放枢纽、从初步解决温饱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升,迎来了从建设港口城市到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大跨越。
撰文 魏苏 刘士岭 代莉
照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大潮初起,大规模开发开放全面启动(1984~1992年)
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年3月26日至4月6日,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召开;5月,宁波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从此,宁波对外开放全面开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哨”。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宁波的开发开放,1984年8月作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后指派外经贸部顾问卢绪章到宁波担任市政府顾问,帮助宁波搞好对外开放工作。他还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好宁波的机场问题、宁波大学办学问题等。邓小平有关宁波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指示,从根本上为宁波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198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宁波主持召开宁波开发和发展现场办公会。1985年11月,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先后协调解决了制约宁波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此后,国务院先后批准宁波计划单列、为“较大的市”,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国务院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专门设立协调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对宁波的开放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后,宁波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方案》,加强对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关于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的请示报告》,明确提出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同意宁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继大连后第二个获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成立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外引内联工作,引进出口创汇企业,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86年12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北仑港工业区,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待遇,宁波对外开放再添新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快宁波开发开放,1985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开放与改革双管齐下,外引与内联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宁波深水良港优势,以港口促工业、促内外贸易,以港口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很快形成亿吨港口吞吐能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泊位和最先进的集装箱泊位,完成了与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项目,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
开发开放平台的兴建和港口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宁波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宁波首次组团参加广交会,合同成交3560万美元。同年10月,宁波市成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中建宁波分公司,从此有了直接对外劳务输出和国际承包合同的经营权。1988年,宁波正式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外贸出口的能力被充分释放。1991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值达28.8亿元,是1983年出口商品收购值的7倍。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海外“宁波帮”众多的优势,广泛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1985年,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创建宁波大学,1986年,宁波大学正式招生开学,这是宁波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成果,在“宁波帮”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扬帆远航,多层次开放格局形成发展(1992~2002年)
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宁波对外开放迎来新阶段。1992年5月,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关于建设“东方大港”目标要求,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确定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
围绕这一发展战略,宁波着力加强港口建设,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铁空水”相配套的交通集疏运体系。2002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5.9万标箱,航线总数73条,出入境航行船舶8800艘次。全球排名前15位的航运业巨头都“登陆”宁波港。
同时,进一步扩大提升以“三区一岛”为代表的开发开放平台。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仑港工业区重点开发区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开发区面积扩大近5倍。同年11月,宁波保税区获批成立,之后迅速发展,200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8亿元。1993年3月,国务院批准中信公司整体开发大榭岛,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2002年,“三区一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3.1亿元。1997年,宁波举办首届国际服装节。1999年,举办第一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
在此基础上,宁波外向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外贸易、外资利用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外贸企业完成了从货源收购型向自主经营型转变,新成立外贸企业近千家。全市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快速扩大,从国有企业占绝对地位向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共同发展转变。出口商品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工业制成品为主。国际著名大企业、大财团纷纷来甬投资,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利用外资的新格局。
这一时期,宁波友好城市交流、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海外“宁波帮”的联系也不断加强。
乘风破浪,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体系(2002~2012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强调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宁波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港口最大资源,发挥开放最大优势,把实现港口建设新突破和对外开放突破作为“四大突破”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以“港桥海联动”和“内外联动”推动宁波实现新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
全面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是宁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路径。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宁波优化港口布局,完善港口功能,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推动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2006年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下,“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2008年11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1000万标箱。同时,宁波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2003年6月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建成通车。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进一步打开了宁波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国家级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在宁波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00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2007年1月,国务院批准宁波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2010年2月,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浙洽会、消博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等重大对外经贸活动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更加突出。
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宁波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沉着应对,出台系列“组合拳”,使宁波外向型经济快速走出阴霾。2012年,宁波实现出口总额614.5亿美元,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8.5亿美元。对外经济逐步由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到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体、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为两翼的格局,跨国并购、境外上市、境外资源开发、援外项目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等迅猛发展。国内合作交流由单一的经济技术项目协作发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合作,持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开展“山海协作”,在全国多个城市成功举办“宁波周”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拓展提升。自2008年起,“宁波海外文化周”分别在英国、德国、波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实现突破,2004年4月15日,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开工建设,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合作的先河。
勇立潮头,高水平对外开放行稳致远(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努力把港口最大资源和开放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制度型开放引领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是宁波发挥开放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重要路径。把加强与中东欧各国合作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推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为契机,多方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宁波承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举办“欧洲·宁波周”等重要经贸活动,共同发表《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城市合作纲要》。2016年,宁波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9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2018年获批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名片”,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2020年9月获批设立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2021年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超千亿城市。
港口是宁波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重要依托。宁波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推动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宁波持续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改革。2015年9月,宁波港集团和舟山港集团整合组建宁波舟山港集团,实现两港实质性一体化。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要求宁波舟山港坚持一流标准,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市委、市政府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制定出台《锻造硬核力量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锻造“七大硬核竞争力”,努力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和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核心港口。2023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3.2亿吨,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530万标箱,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三。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稳步调整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支持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2023年自营进出口总额1.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跃居全国第5位,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4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2023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519个,实际利用外资4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9.5和21个百分点。
持续擦亮“宁波帮”金名片,2012年举办世界“宁波帮”大会,2017年成立甬商总会。成功举办三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集中签约项目77个,涉及投资金额2980亿元。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宁波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落实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实施杭甬“双城记”宁波行动,加快宁波都市圈建设。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助力对口地区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