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生产力质态”的主要表现

秦德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所谓“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技术权重大幅度提升。

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技术作为技能形态的生产力,渗透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诸实体要素中。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其作用日益加大,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质和决定性构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二是创新力权重持续放大。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靠创新实现的。创新是一个多维的社会行动体系。创新力的强弱、创新幅度的宽窄,决定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综合国力的基本面貌。营造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机制,丰富创新平台、打破创新限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种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竞相涌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三是体制性要素权重不断增加。

生产力诸要素只是构成生产力的物质前提,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一定的体制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忽略体制因素的生产力是不健全的,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昭示这样一个事实:生产实践领域的体制因素,关乎创新创造的动能和能级。

一般来说,先进的体制激发创新动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落后的体制扼杀创新动能,阻碍生产力发展。构筑包容性强、能激发动能的生产性体制,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体制和组织因素上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赋能。

四是智能权重进一步扩展。

新质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新智”生产力。使用石器、铜器、铁器工具,分别标志着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质的阶段;智能化生产程度标志着当下时代、未来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质的阶段。

五是“新质”劳动者权重日益提升。

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与劳动资料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强调,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基于“新质”劳动者的培育和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24-04-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49050.html 1 3 “先进生产力质态”的主要表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