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置小屋”到“浪漫满屋”

激活社区“沉睡”资产,他们有何高招

居民在社区配套用房参加手作香薰活动。(王博 摄)

记 者 王 博

通讯员 陆婧楠 凌沪琼 宓伊沛

看书、闲聊、体验咖啡制作……昨天中午,鄞州区东柳街道中兴社区共富咖啡屋内,一片其乐融融。这处60平方米的小屋,本是一处闲置许久的社区配套用房。去年,中兴社区委托第三方,对小屋进行装修升级,添置了桌椅、吧台、咖啡机,并在墙上悬挂精美的手工艺品,让“闲置小屋”变成“浪漫满屋”。

社区配套用房虽然面积不大,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为民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重要阵地之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区配套用房存在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问题:有的因政策壁垒、管理权属不清,被私人长期占用;有的虽已改造成各类阵地或功能屋(室),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宁波有150多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的社区配套用房,少则上千平方米、多则几万平方米,且有相当比例处于闲置状态。

为何要盘活这些社区配套用房呢?

宁波大学研究社会学的王浩博士认为,盘活社区配套用房,除了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激活基层自治力量,更好地惠及百姓。

鄞州钟公庙街道有93个住宅小区。今年3月,该街道组织17个社区上台“比武”,各社区在现场“晒”盘活社区配套用房的新招。以“比武”为契机,该街道共盘活室内闲置空间1.1万平方米,盘活架空层、口袋公园等户外闲置空间约2200平方米。

多年来,社区配套用房主要由乡镇(街道)支配,无论是打造办事大厅、活动中心,还是各类党建、妇联、普法阵地,从设计到装修,再到后期管理,大包大揽。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配套用房的作用发挥。某社区一处2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花十几万元装修升级后,常年大门紧锁,最长的时候两个月无人问津。

前不久,东柳街道整合了12个社区近3万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围绕老年餐厅、共享客厅、图书室等居民实际需求,发布“心愿榜”,邀请社会组织前来“相亲”。最终,有3个社区与3个社会组织达成合作意向。以安居社区为例,一处108平方米的挑高架空层已于去年被改造成百姓会客厅,可使用频率不高,运营也主要依托社区。双方“牵手”后,该百姓会客厅将由社会组织进行自我“造血”式运作,适当收取一些成本,为广大居民开设书法、绘画、非洲鼓等培训课程。

带着如何盘活社区配套用房这个问题,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个乡镇(街道)。鄞州区东胜街道泰和社区党委副书记蓝卫明在基层工作了10多年。他认为,盘活闲置的社区配套用房,首先应清产核资,比如有哪些社区配套用房、目前使用情况如何,再逐一登记造册;对产权不清的,必须前往政府部门调取底数资料。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长丰西片区党支部书记沈龙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配套用房,应有不同的盘活方案。“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可考虑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对于一些‘边角料’,可引进便利店、咖啡屋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生活便利。”沈龙梅说。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社区配套用房如何盘活,需充分听取民意。东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晓威希望依托社区配套用房,搭建“社企合力+公益补位+居民自治”平台,并利用该平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深度融合。同时,匹配专业力量打造全生命周期、可“造血”式运营的社区生态,破解缺资源、缺空间、缺资金的难题。

钟公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琼颖认为,要通过党建联建,实现阵地联建、服务联抓、活动联办,探索“政府部门搭台+联建单位出力+群众参与”模式,有效延伸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功能,确保盘活后的社区配套用房真正服务于居民。

当前我市各地正多措并举探索盘活社区配套用房:海曙区白云街道丽雅社区将一处800平方米的社区配套用房改造成百姓健身房; 江北区盘活社区配套用房,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户外社区文化空间、邻里共享空间、智慧卫生服务站、共享书房等;鄞州区东胜街道泰和社区将一处闲置的水泵房改造成“儿童之家”。

2024-04-18 从“闲置小屋”到“浪漫满屋”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47994.html 1 3 激活社区“沉睡”资产,他们有何高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