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
宁波非余姚籍的阳明弟子、后学,如鄞县的黄宗明、王应鹏等,在政治、学术界有着卓越实践,坚守并推动阳明良知学说的传播与发展。慈溪颜鲸、奉化王杏等私淑弟子则融通心学思想,进一步拓展阳明心学在宁波及更广地区的影响力。
鄞县弟子:政学兼优护持阳明之学
黄宗明:政学双馨传阳明,江赣治绩显良知
黄宗明(?—1536),字诚甫,号致斋,鄞县人,阳明先生亲传弟子。他长年受学阳明门下,得到先生“一日千里、任重道远”的期望。黄宗明为传承与传播良知学不遗余力,在阳明去世后竭力协助安排家事。《王阳明全集》中现存阳明先生与黄宗明论学书信多封,《传习录》中也记载有两则黄宗明的问学语录。
黄宗明是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升员外郎。黄宗明作为朝臣,不仅在平宁王朱宸濠过程中出谋划策,也常为同门仗义执言。宁王朱宸濠叛乱时,黄宗明上江防三策,得到兵部尚书乔宇的器重。仕途上,黄宗明曾与张璁、桂萼、黄绾于嘉靖三年联合上疏“大礼议”,他持论平允,不恃宠而骄,在当时官场颇为难得。嘉靖四年,黄宗明任江西吉安知府,到任后首要之事就是建设白鹭洲书院,昌明良知学。在江西吉安,黄宗明用计惩治宸濠后裔,人称其有阳明先生谋略遗风。嘉靖十一年(1532),杨名上疏弹劾汪鋐而下诏狱,此事还牵连同门程文德,黄宗明为其谏言而亦获罪,并与黄直一同下诏狱。嘉靖十五年(1536)黄宗明卒于官,葬鄞县西四十里桃源乡资寿山。
黄宗明修正了阳明“知行合一”说。《明儒学案》收录黄宗明《与万鹿园》书信,他提出“学而真者,知行必合一,并进之说,决无益于行,亦非所以为知”的论断。这与欧阳德不谋而合,他在《答傅石山》书信中也认为阳明“知行合一并进”中“并进”一词是有问题的。此外,功夫论上,黄宗明在《答林子仁》书信中重点论述其“求静说”。他认为“善学者莫善于求静,能求静然后气得休息,而良知发见”。
王应鹏:才敏沉潜昭圣学,督学立志振士风
王应鹏(1475—1536),字天宇,号定斋,鄞县甲村(今属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人,阳明亲传弟子。他与徐爱、闻人铨等相友善,特别是徐爱数次在阳明先生处谈到其为人,极力引荐。王应鹏与阳明多次深度论学,在姑苏相见而通宵叙话,获得先生“诚忠信者”“才敏而沉潜者”的高度评价,并以有志于圣贤之学的“豪杰之士”相许。
王应鹏是正德三年(1508)进士,先后职任监察御史、督学、佥都御史、山西巡抚、副都御史等,政绩卓然,方献夫对其所上条陈时务疏有“当今药石、王业之基”的高度评价。王应鹏被免职归乡居家后名望更重,当时的张御史特为他建立“定斋书院”以鼓舞学者。王应鹏去世后获得朝廷赐葬。现存王应鹏《定斋诗集二卷》《定斋先生文略一卷》。
阳明通过《答王天宇书》书信,对王应鹏教以“立诚”“诚意”及良知之学。王应鹏也对“诚”之义有所发挥,他在《古真记》中提出“诚吾心”“诚心,天下之能事毕矣”之说。此外,王应鹏在督学期间,也以“学莫先立志”变化士习。在《重修宁波府儒学记》中,王应鹏指出:“千古圣贤之学在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学亦无治。”他还有言“古圣相传惟此心”。在《重修鄞县儒学记》《重修鄞县万金湖记》中,王应鹏对“义利观”予以深度阐发。此外,《甬上耆旧诗》高度评价王应鹏诗作“浑涵高脱,即置诸开元之际,可谓大家”。
汪玉:从疑至契悟阳明,甬上君子扬心学
汪玉(1481—1529),字汝成,号雷峰、嘿休,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人,阳明后学。汪玉与王应鹏同学、同年、同官祠部,且两人为亲家。王应鹏作《赠汪大夫迁广东右方伯序》《休休居士叙》《祭汪亲家文》。阳明作《书王汝成格物卷》,其中提到汪玉受教阳明心学时从惊骇、怀疑、释疑、欣喜、又疑,到连日夜讨论而始快然以释、油然以喜、冥然以契。据《甬上耆旧诗》记载,汪玉才高气刚、为学务实,与闻渊、张邦奇、余本当时有“甬上四君子”之称。
慈溪王门:会通慈湖心学与阳明心学
颜鲸:会通慈湖与阳明,湖北讲学育新篇
颜鲸(1515—1589),字应雷,号冲宇,慈溪人,阳明私淑弟子。他与王门高第王畿等深入论学,其著名格言“一念回头,万火自降”引导贺阳亨入心学之门。颜鲸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官御史、山东参议、太仆少卿,万历中以湖广副史致仕。湖北江夏人贺阳亨由颜鲸之格言而追溯阳明“若进步欠力,更来火坑中乘凉”之说,可见颜鲸成为发展和传播阳明心学的重要桥梁。另在湖北郭正域看来,颜鲸“穷理似王伯安”。贺阳亨、郭正域都将颜鲸与阳明先生并论。颜鲸在给王畿的信中提出“理学正传惟薛文清、阳明先生二人”“阳明之学直截简要似曾点”的观点,又在其传世之作《易学义林》书后引用阳明先生之诗句“请君静后看羲画,曾有尘编一字否”。
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颜鲸弟子中:郑光弼“以理学”、钱仲选、陈应式“以廉介”、王应选“以文章”合称“颜门四弟子”。郑光弼,字右君,别号南凡,潜心理学,一生不苟,其门人颜栖筠、孙志达等奉祀于慈湖书院。钱仲选,字仁仲,志向圣贤,惟慈湖、阳明语录是彝是训;陈应式(约1534—1605),字一甫,与钱仲选同师颜鲸,两人为官期间都展现出高尚名节。颜鲸评价他们说:“(陈)应式刚毅,(钱)仲选清粹,皆吾门可与立者”。王应选(1538—1574),字俊卿,号午山,万历二年进士,以廷对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冯成能:承续阳明在贵州,融汇慈湖开新境
冯成能,字子经,号纬川,慈溪人,阳明私淑弟子,王畿赞誉其“于先师良知之旨可谓笃信”。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福州推官、刑科给事中、贵州按察使等。在贵州任职期间,冯成能建阳明书院,以慈湖、阳明为宗,与王门再传弟子马廷锡讲学。辞官居家期间,冯成能修缮慈湖精舍,多与颜鲸会讲,并邀请王畿前来讲学,围绕“不起意”命题,会通慈湖心学与阳明心学。受王畿论良知学的影响,冯成能提出慈湖之“‘不起意’者,正以致其不学不虑之良知”的论断。
此外,慈溪阳明弟子、后学还有张尧年、冯氏父子。张尧年是欧阳德亲传弟子,亦即为阳明再传弟子。他得到欧阳德“真切肯到,致其良知”的教导。冯若愚、冯元彪父子,先后于天启二年(1622)、崇祯十二年(1639)任南京太仆寺卿,此职阳明亦曾担任,因被监察御史张懋爵并论“同里同官同道,先后辉映”,冯氏父子在滁州“讲课相与阐明良知之旨”,且能发阳明所未发,其“气象风度无不如阳明”,因此当代士人称道“前有欧公,中有王公,后有冯公”。
奉化、宁海、象山后学:阳明过化之地的承传
王杏:建院刊书弘阳明,遗化入黔教士林
王杏,字世文,号鲤湖,奉化人,阳明后学,他通过修建阳明书院、刊刻阳明文录,为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承和传播作出不可忽略的贡献。嘉靖十三年(1534)王杏奉命巡按贵州。他到贵阳后,看到当地士人、民众不顾路途险远,到修文龙场去祭拜阳明先生,也有的在家遥拜祭奠,由此感叹“师教入人之深若此”。当时,汤冔、陈文学、叶梧等阳明门人再三请求建祠祭祀阳明,王杏即与同僚周忠、韩士英商量同意,并为之撰写《新建阳明书院记》,教导贵州学子“尊其人在行其道,想象于其外,不若佩教于其身”。王杏来贵州后颁布《阳明先生文录》给士子研习,又联合陈文学、叶梧等,主持编刻《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并撰写《书文录续编后》,此即世称黔版《阳明文录续编》。此外,王杏还与王门高第王畿、罗洪先、欧阳德等讲求阳明致知之学,教诲开导士人。
石简:秉承师训展刚正,巡抚云南留清名
石简,字廉伯,号玉溪,宁海县西隅人。石简受其父亲石文彬之命从学阳明先生。在阳明先生逝世后,他前往绍兴哭奠、参与会葬。石简仕途经历丰富,官至贵州及山东之左布政使,政声卓著。嘉靖二十九年(1550),石简升任右副都御史、云南巡抚,而时任云南布政使的是阳明弟子徐樾。徐樾在平定云南土司叛乱过程中不幸遇难,石简也因而罢归。石简平生为人忠信刚介,光明正大。为官三十余年,治理精明,政绩炳炳,家无余藏。时有“天下清官,石简、何宽”之称。除石简外,宁海阳明弟子还有潘颖、王亮。潘颖,字叔愚,号五山,宁海县西隅人。他以主事身份参与绍兴会葬阳明。潘颖少时与石简、华涵同学,时称畏敬之友。王亮,字穉玉,号楼峰,祖籍宁海县,阳明私淑弟子。他曾与王恒叔、钟化民一同讲学于天真书院。张居正去世后,他被授予兵科给事中,请复王文成书院。
此外,象山还有阳明后学应云鸑,字瑞伯、东塘,号象川。他在江西抚州任职期间,编撰整理、公开刊刻《阳明先生集略》,且多次与阳明弟子陈九川交游,讨论良知学,得其赞许。
总之,宁波非余姚籍阳明弟子、后学,在阳明心学的传承与实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鄞县的黄宗明、王应鹏等弟子,以其卓越政绩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不仅维护了阳明良知学说,更将其推向新的高度;而慈溪颜鲸、奉化王杏等私淑、后学则通过会通地域文化、广泛建院讲学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阳明心学在宁波乃至更广阔地区的传播与创新。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