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视点

丹青绘乡情

任建国和他的“桃花源”

《冬去春又来之二》纸本水墨 2023年

《南乡风暖》纸本水墨 2016年

展览现场。(黄国飚 摄)

《风轻十月南山晴》纸本水墨 2016年

《二月飘香》纸本水墨 2015年

《山地风》纸本水墨 2016年

《风行图》纸本水墨 2016年

《满月》绢本工笔重彩 1981年

对于一位富有天赋而又矢志探索、心怀故园而又远离故土的海外华人画家而言,没有什么比回到祖国、回到故乡举办展览,更能激发他的激情和诗心。著名水墨人物画家、山水画家任建国去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将首站巡展地选在了他深爱的宁波。

3月30日,任建国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宁波,参加在宁波美术馆举办的“再寻桃花源·乡情篇——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在这个美好的江南的春天,能把个人作品带到家乡父老面前接受检阅,非常荣幸;借画展举办之机,能跟这么多亲朋好友一起在故乡再寻桃花源,十分开心。”谈及来宁波办画展的初衷,宁波女婿任建国言谈间带着浓浓的感情。

怀乡忆旧,历来是骚人墨客抒发情志的绝好题材。对游走世界30多年的任建国来说,故园之情如影随形,拂之不去。所幸的是,上天在赋予他深厚学养的同时,还赐予了他不凡的艺术才情,从而留下无数充满挚爱深情的翰墨丹青。

黄银凤 徐良 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传奇人生

20多岁便在画坛崭露头角

任建国195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旅居澳大利亚。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艺术界,任建国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在为本次画展举办的研讨沙龙上,谈起对这位前辈艺术家的总体印象,任建国的校友,也是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这样概括道。

说陌生,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艺术圈的朋友,只能隐约从中央美院前辈艺术家那里听到这位校友的故事和传说。任建国20多岁便在画坛崭露头角,有着对中国画笔墨的独到理解和画面构成的现代意识,1987年远渡重洋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因此,任建国这个名字在中国艺术界,不像一直活跃在国内的那些艺术家被广泛地知晓。

说熟悉,是在“50后”一代的画家群中,他十分突出,自1980年代早期就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这些头衔在那个年代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尤其对于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画家,这几乎是顶配。

1985年《美术》杂志第五期开设专栏,介绍任建国的创作和艺术成果。20世纪80年代,任建国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并于1985年参加了著名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展,有两组水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可以说,在1987年任建国暂别画坛之前,他获得了那个时代作为一名青年画家所能获得的全部成果和荣誉。

推究起来,任建国年少成名并非偶然。

任建国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之家。任建国的父亲是位版画家,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也做过美展评委。任家一共三兄妹,父亲对三个孩子从小就很严厉。任建国排行老大,四五岁时就学画,1978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弟弟任国忠也是自幼学习绘画,后来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多年来不断探索融合抽象艺术和山水艺术。小妹任立红从小受到家庭特别是哥哥的熏陶和影响,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在大学从事创意设计和教学工作。兄妹三人经常在一起交流艺术创作经验和心得,家庭艺术氛围十分浓厚。

“以任建国的父亲在美术界的威望,以及就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职务之便,他和北京的几乎所有绘画大家有联系。任建国学画画的时候,得到了这些大家的指点。1977年恢复高考,任建国以中国画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考进中央美术学院,这绝不是偶然,和他师承北京这些大家有关,他得益于第一口奶吃得好。”研讨沙龙上,宁波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甬上著名水墨人物画家陈亚非这样解读任建国的成才之路。

任建国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沧、卢沉、周思聪等先生。

“老先生们教我们那届是最后一届了。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关门弟子’。卢沉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我的水墨人物画就是跟他学的。刘凌沧老师教我们工笔重彩。此外,花鸟、山水等都要学,当然基本功是素描,大学四年我接受了系统的训练。”据任建国讲述,“老先生们年事已高,但他们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让我印象特别深。我不仅从老先生们身上学艺,还学他们的为人风范和文人风骨,他们身上浓浓的书卷气和没有一丝功利心的艺术气息,影响了我的一生。”

归去来兮

50年水墨生涯的“记忆重启”

四月的宁波,春光烂漫,繁花似锦。三江口甬江西岸的宁波美术馆,迎来了一位艺术家50年辛勤耕耘的呈现——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青绿山水与泼墨大写意相互辉映,人物山水融合相得益彰……山水、人物巨幛把美术馆高大的空间充满,将偌大的展厅装扮成艺术的“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的主题,展览分“记忆重启”“乘物游心”“云海听风”“桃花依旧”和“自有我在”5个单元,现场展出了90余幅作品,从青年时代的工笔重彩到最新创作的写意风格,呈现出任建国对于时代的讴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任建国具有非常扎实的学院功底,用线遒劲老辣,活跃的线条在画中处处可见,用色亮丽饱满。他的画不仅具有乡土气息,也有一种学院气质,很多作品体现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中央美术学院到整个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艺术风貌和特征。”专程从北京赶来宁波参加任建国作品研讨沙龙的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陈明点评道。

“任建国是在工笔重彩人物画方面非常有成就的画家,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点。这次画展呈现出来的主体部分是大写意色彩人物画。他笔下这些人物画就像李太白再世,甚至还有更早的石刻的大写意的遗韵。”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导孔令伟点赞道。

此次画展也引发观者和业界同行思索:中国画的“桃花源”在哪里?在孔令伟看来,中国画的“桃花源”就在笔墨、在大写意里。

在任建国笔下,桃花源与纯然的山水世界不同,它是一个人生存和生活的世界。他的人物和风俗画中,这种富于人文主义的关切视角和细腻笔触,贯穿起笔下的田园牧歌和城市街景,仿佛将现实版的生活和桃花源中的人物及生活现场呈现在意态的特写里。

从工笔到写意的转换,是近年来任建国创作的新开始,他多次回到年轻时曾经下乡和写生的四川凉山,观察当地汉族和彝族人的生活,并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写意性的人物和风俗画。这些作品风骨劲健,写染并用,在流利的笔势中发挥笔墨的表现力,塑造了筋骨相连、有笔有墨的质朴人物群像。

任建国特意为这次国内巡展创作了人物巨嶂《冬去春又来》,画面横向宽达6米,气势磅礴,手法老辣,画面上200多个人物形象有着恣意洒脱的动感。

《二月春》《凉山夜话》《暖风正午》《巴蜀三月行》等作品,展现出他高超的书法用笔功力,飞动、遒劲的线条在画中处处可见。画中的留白恰到好处,使画面极具韵律感。

与众不同的是,此次画展在“乘物游心”单元展现了任建国独创的“人物山水”个人面貌。孔令伟认为,“任建国所谓的‘人是山水’的独特图式,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山水的感觉。画面中的人就像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云,在山间自由移动,我觉得这种图式饶有意味,是他个人创造性的成果。”

无法而法

“古意今趣”的水墨新境

在策展人于洋看来,任建国的传奇人生使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化感悟。集收藏家和画家于一体的特质,奠定了任建国艺术创作的“古意”底蕴。

近十年来,任建国从青年时代的现代性工笔创作转向融“抽象性”和“表现性”为一体的“新写意风格”。他将深厚的情感在作品中畅达地表现,形成了“以情带笔”和“任笔达意”的行笔特征,生成了具有任建国独立特征的当代中国画的内在精神。

比如,在任建国这次来甬展出的山水画中,其中一类山水画采用一尊独大的高远构图,画面上山峰突兀,云霄飘渺,奇峰插空,远坡低滩,颇有几分宋人意象;另一类山水画采用平淡天真的平远构图,画面上描摹山村水乡,高岭矮树,茅庐菜地,荒坡水滩,孤艇逐流,以寄元人情怀。

又如,任建国在近年来创作的一些新的人物画中,将那些松散而灵动的笔墨在画面中有序穿插和建构,激活了记忆中的时光和当下的感知。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陈明表示,任建国已经摆脱了传统笔墨语言在图式、造型、画面的构成上的束缚或者说既有的规范。在很多作品当中,他已经偏向于表现性甚至有点抽象性的作品,像《云海听风》那样的山水大幅作品,从局部看就是一幅抽象画,但整体而言又没有脱离中国画的气息。在最近几年的绘画当中,任建国在技法上“无问东西”,但从画面的气质和精神上看,他又传承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作品中带有很明显的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特有的温度。

本次展览的“云海听风”单元的作品,笔墨流畅,屋舍俨然,桃花依旧。在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道的近景山水画中,筑屋定居成为人在自然中生活的主题,画中人在果园、菜圃、鱼塘中从容淡定地劳作,颇有几分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所描绘的“畦町所艺,含蕊藉芳”的田园生活之趣。

2022年永乐春季拍卖会上,任建国的《山城暮色》以310.5万元成交,在收藏界引起广泛关注。据永乐拍卖图录介绍,该作品是画家2014年赴湘西写生,有感于山城印象而创作的一件山水画。该作品极具“任氏山水”的“士气”,而又不乏南宋禅画的意味和元末文人画的即兴之感。

正如石涛所言,“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任建国的中国画在抽象、表现性山水和现代文人画之间浑然一体,超然自洽,颇有从远古走来,走向当代之意。

故园萧萧

丹青雅韵寄乡情

“独夜残灯梦未成,萧萧总是故园声”。王阳明的这首怀乡诗,也表达了任建国的心声和心境。

“正像我画中的世界,来自家庭的美好和朋友的纯粹友谊是我艺术创作的无尽来源,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她是宁波人,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任建国说。

任建国透露,他来宁波的次数比回北京还多,每次来宁波他都会去山野之间采风、写生,宁波早已成为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他也常将宁波人的精神融入画作当中。

这次来到宁波办展,展览的主题定义为乡情篇。任建国说,这里的乡情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参展画作系统记录了自己对中国风土人情与乡间民俗的艺术理解;二是表达他对宁波第二故乡的情感寄托。

“这次回乡展,给大家以一种清新的、带有温度的、很亲切的感觉。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纵览任建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足迹。”于洋教授表示,在古今与中西之间,从记忆到现实,从游物到游心,任建国笔下的人群与风物,既有魏晋山水画“澄怀味象”的清澈洒脱,又有面对故园乡土“写物之生”的亲和感奋。

任建国的水墨作品,笔墨贯彻了闲适、自由、轻松的状态,这也是他天生豁朗、闲适性格的体现。“我比陶渊明要幸福得多。”任建国通过水墨绘画语言表达了他的心声。

在他事业有成之后,经历了在海外奋斗的艰难岁月之后,他的精神情感也回到了故乡,所以“再寻桃花源”,这个桃花源就是中国文化的桃花源。任建国去澳大利亚这么多年,心中理想的桃花源境界依然是乡土的,是那种阅尽天下的景观之后,回来再复归传统的一个桃花源。

在画展开幕式上,任建国的好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任建国的画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热爱,他是画不出那么多打动人心的画作的。”俞敏洪将画展主题“再寻桃花源”视为好友内心的期待和大家共同的心声,“无论远离故国千里万里,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故土和祖国能够永远辉煌。”

在陈亚非看来,悉尼、北京、宁波三城生活的松紧变奏与多元文化体验,使得任建国的艺术可以不受画坛驳杂现实的干扰,不拘成法,正如任建国画中一首题画诗所云“长居风林谷,焉知世外几多秋”。

如今,任建国仍每天笔耕不辍,精力旺盛,保持少年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问得失,不逐名利,守住初心。在他的整个艺术人生里,对中国山水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对故土故园的依恋,是他游走世界、浪迹天涯的生命中永恒的桃花源和归宿。

2024-04-08 任建国和他的“桃花源”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46609.html 1 3 丹青绘乡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