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共识

——本报相关报道引发多方热议

记 者 单玉紫枫 殷聪

见习记者 沈莉

3月14日起,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专题策划,邀请智库、学者、专家就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引发热议。

前瞻布局、整合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金励君说,他非常认同长城战略咨询宁波研究院院长江锡军的看法,宁波需要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新结构、争创发展新优势。

在他看来,宁波需要在主赛道培优,在新赛道育新,加快培育“新物种”,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新研发、新场景、新空间、新生态作为突破的“小切口”。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宁波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昌永说,身处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一线,他认为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尚海对于宁波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全面且系统。宁波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破解创新动力不足、产业机构不优、链群韧性不强等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自立自强、扩大开放,培育多能人才

正如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峻在访谈中提到的,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干细胞式”多能人才,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分公司副总监江玉兵指出,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还可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集聚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让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取得更大成效。

针对宁波东海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旭钦提到的培育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支队伍”,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魏玉祺补充说,建议宁波进一步发挥“宁波帮”人才优势,吸引海内外优秀科学家、企业家“走进来”,“文武相济”、互融“朋友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质人才”保障。

立足优势、把握趋势,才能稳住态势

在魏玉祺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宁波可以重点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三个维度,特别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如在供应链方面,打造差异化、引领化产品,扩大‘宁波制造’知名度。”魏玉祺说,这一点,他特别认同宁波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炳荣说的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立勋说,当下,华茂既有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又有传统的教育装备产业。“正如宁波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兵杰在访谈中提到的,我们‘喜新’,但不‘厌旧’。”他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两手抓”,一手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另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去改造提升教育装备产业,通过融合创新,让“老树开新花”,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提质。

2024-04-07 ——本报相关报道引发多方热议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46504.html 1 3 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共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