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苏瓦3月20日电
记者 郭鑫惠
三月的斐济正值雨季。连续数日的暴雨过后,中国专家陈华早急切地赶到田里查看水稻情况。
这几块稻田是中国援斐济农业发展技术水稻项目试验示范培训基地,位于距首都苏瓦20公里的瑙索里镇。陈华早是项目组长。
在另一块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的试验田里,育种专家吴明奎正在收割测产。他在测算后告诉记者,该品种水稻产量达每公顷7吨以上,是斐济当地水稻品种产量的2倍至3倍。
斐济农业和水道部官员纳基达基达说,斐济大米产量不及其消费需求的20%,该国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因此政府提出振兴大米产业计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自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三期农业援助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稻田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方式帮助斐济提高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