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冷饮碰出夏日顶流烟火气

三十余载市井情 升腾而起烟火气

记者 李露 王红雨 邢昊臻 何腾涛 陈锦溢

对一座城市而言,既要有春山可望的风雅,也要有夏夜纳凉的市井。

当暑气蒸腾、蝉声聒耳,人们便把一天的疲惫留给了奉化冷饮。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杯冰水,而是水果杯、木莲冻、绿豆汤,搭配着塌扁洋芋艿、爆炒螺蛳、椒盐溪坑鱼、麻辣小龙虾……一张塑料桌和几把塑料椅,能把最豪华的夜色端到你面前。

奉化冷饮的“冷”,是舌尖的爽;奉化冷饮的“饮”,是生活的劲。它把滚烫的人间烟火,统统兑进一杯凉甜里,让奔波的人们在杯盏交错之间,重新长出精气神。

夜幕降临,奉城仍像一口被猛火翻炒的大铁锅,热气不散。

“叮铃铃”,伴随着一阵阵手机铃声响起,中山锦庭西北角的“阿磊冷饮”撑开2000多平方米的遮阳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阿磊,晚上我同学来,桌凳给我留一张。”“水果杯还是木莲冻?要几杯?”“13号桌买单!”“来来来,前面56号桌,往前走。”“让一下,菜上齐了,你们慢吃。”……

每年5月至10月,是奉城最炎热的夏季,也是最热闹的夜。这里以冷饮摊为圆心,是一城暑气的出口,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也是独属于奉化的“市井江湖”,聚拢着随处可见的烟火气。

市井之中有大道,也有故事。“奉化人管吃夜宵叫‘吃冷饮’,这个‘吃’就很有故事。”“冷饮二代”阿磊虽说只有36岁,却已“从业”冷饮行业20多年,说起奉化冷饮的起源头头是道。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溪口刮起了第一阵“奉化冷饮”的风。那时候,夏夜散个步,疯跑的孩子总能从大人手里接过一杯木莲冻或绿豆汤,冰凉顺着喉咙一路滑到心底。溪口最早的冷饮摊就诞生在这样的夜晚:一辆三轮车上装着一只简易冷饮箱,箱子里是三五种糖水,推着走街串巷。

后来,黄桃、橘子、菠萝罐头齐刷刷“亮相”,凑成今日标配水果杯;流动的小车找到落脚点,银凤广场、武岭广场陆续亮起霓虹灯;毛豆、花生、塌扁洋芋艿、炸春卷、炒螺丝把夜宵的下酒菜拼盘摆得满满当当;海鲜、河鲜带着锅气登堂入室,大店的菜单能翻到近百道菜。再往后,网络上一吆喝,“毛家冷饮”“上白冷饮”成了初代网红,这股烟火味也随之飘进了全国各地食客的朋友圈。

2000年前后,伴随着夏风,溪口的这股凉甜也钻进了奉化城区,溜到了萧王庙、西坞、莼湖、尚田等地。阿磊的爸妈瞅准商机,在奉化城区县江桥边摆起了冷饮摊头。之后,县江开始整治,冷饮摊退出河边,刚毕业的阿磊便把它搬进了街边的商铺里,而这一开,就是十多年。

宽阔的场地上盖起遮阳棚,门口架着极具辨识度的灯箱。棚里,白塑料桌椅排成方阵,围栏“披满”星星灯,闪成一条光河。点菜区内,菜摊列阵,上百盆荤素食材就位,厨师现场颠勺猛火爆炒,灶火轰隆,铁锅翻飞。当然还有标志性的水果杯和木莲冻,排排列队守在冰柜上层,等人举杯。这是奉化冷饮的“标配”,也是吸引食客的“网红”。

傍晚5时30分一过,食客络绎不绝前来,一溜的大灶炒锅纷纷开工。食材经过猛火宽油的烹饪,香气四溢,厨师颠勺之间,菜就装进了盘。晚上7时许,夜幕降临,灯带亮了起来,食客们或埋头猛吃,或边吃边聊,更有兴致者,拿起现场备着的话筒,唱上几句。

这一头,“阿磊冷饮”里,螺蛳被泼上热油,快速翻炒,“呲“一声,香气充满整个厨房;那一头,“小哥冷饮”里,冰镇木莲冻被大勺舀起,浇在玻璃杯里,“沙”一声,凉气直往人心里钻。一声热、一声冷,这便是奉化的“冷饮江湖”。

不止奉化人爱吃,“小哥冷饮”“阿磊冷饮”“航哥冷饮”“花园冷饮”等网红冷饮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宁波城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吃货专程赶来打卡,不是狂炫冷饮,就是在“追”冷饮的路上。

夜色之中,塑料椅“咿呀”作响,蚊香盘旋而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市区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从机场高架而来的宁波人,有被朋友圈“种草”心痒难耐的嵊州人,有周五夜里飞驰200公里而来的上海人,也有百闻不如亲自到场一尝的北京人……

今夏,高温持续,但比天气更火热的是这杯冷饮。打开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平台,输入“奉化”两字,自动生成的“奉化冷饮”词条映入眼帘。“打卡打卡!菜品新鲜到爆,氛围拉满!”“烟火气十足,还能免费K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一篇篇绘声绘色的打卡笔记、活色生香的美图,挑逗着舌尖上的味蕾。

2018年前后,互联网让这股冰爽甜意彻底出圈,创业者便像潮水一样涌来。“向野而森”冷饮店家鲍斯金来自台州临海,开过小笼包子店,做过市政工程。临近退休,他来到奉化,看见了冷饮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了接地气,他在门口安了个蒸汽灶台,高级面点师现场制作招牌小笼包,还把地道的台州麦饼筒和炒米线放进菜单,深受食客欢迎。如今,从小笼包到砂锅鱼头,从烤生蚝到海鲜大咖,店里的菜品足足有200多道。

“小哥冷饮”的老板应涛2019年用5000元支起了第一个棚,6年里换了3次装备,面积从3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仍不够用。问他秘诀,他把水果杯往塑料桌上一放:“没有秘诀,就是把菜当给自己家炒,把客人当邻居家请客。”

“阿磊冷饮”的翻台极限是500桌,最高纪录一晚接待近8000人次。那天,阿磊在店门口竖了一块小黑板:“排队超过10分钟,送冰镇水果杯1杯。”既是安抚,也是底气。

可见,奉化冷饮的终极魅力,不仅是小龙虾有多肥、水果杯有多甜,更是当你举起玻璃杯,薄荷香穿过桂花糖浆,椒盐撞见鸦片鱼头,那一刻,奉化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口实在的清凉:它甜,它辣,它冰,它烫,它让夜归人卸下一身尘土,也让外乡人找到舌尖上的“第二故乡”。

冷饮江湖,聚拢来是烟火,铺开来是人间。这里是一方风土的入口,也是我们热气腾腾的夏日真实生活。

2025-08-22 三十余载市井情 升腾而起烟火气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31809.html 1 3 奉化冷饮碰出夏日顶流烟火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