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入户解民忧

甬山社区绘就温情治理和美画卷

记者 郑乃婷 通讯员 张周超

一支笔、一本小册子、一件红背心,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寻常物件,但在江口街道甬山社区的社工手中,却有着特殊的用途。无论白昼还是黑夜,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志愿马甲,总是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成为一道温暖而独特的风景。

“哎呀,太感谢你了,年轻人!”这句话,是社工在入户走访、夜间巡查时常常听到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加入社区工作,甬山社区实现了80后、90后、00后携手共事,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乐章。

线上线下齐联动

难题化解“零阻碍”

“小竺啊,我领到‘胶改金’的煤气管子啦,可我这老骨头实在不会装呀。”近日,社区接到求助,电话那头传来居民王大爷焦急又无奈的声音。原来,王大爷刚从社区领到了金属煤气管,却因不懂安装方法,瞅着名片上的电话就赶忙拨了过来,向社工求助。

“王大爷,您别着急,我这就来嘞,保证马上给您换好!”社工小竺在电话这头爽快回应。好在社区开展“胶改金”活动前,特意组织社工参加了专业集训。“小小金属管,拿捏!”小竺自信满满。

据了解,甬山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巧妙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开辟了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社区依据区块划分,精心搭建了10余个微信群,每个群配备专业社工进行悉心管理。社区居民只需指尖轻点,就能在微信群里畅所欲言,将意见建议、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反馈给社区,以便社区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而对于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社工则选择用脚步丈量温情,开展实地走访行动。走访过程中,社工还不忘递上自己的专属名片,亲切地说:“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以后有什么事儿,您就打这个电话!咱们能一个电话就解决的问题,绝不让您多跑一趟路。”

实地走访抓细节

安全问题“零容忍”

甬山社区地势低洼,宛如一片易积水的“洼地”,每年台风来袭时,洪涝灾害就像不速之客,频繁造访。尽管近年来河道拓宽工程成效显著,洪涝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但社区在防洪、抗洪等事项上,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一刻也不敢松懈。

台风过境前夕,甬山社区负责人与联社领导早早便行动起来,深入老旧危房进行细致查看。风雨交加中,社工没有丝毫停歇,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地向居民传达信息,并密切关注水位的涨落。

夏季的台风要严防死守,秋冬的消防安全同样不容忽视。每年秋冬火灾高发期,社区便积极行动,精心布设灭火器,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对家庭小作坊展开全面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仔细检查灭火器的安全阀值,保证其性能良好;同时,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耐心劝止,守护社区的蓝天白云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党建志愿队

携手共话邻里情

甬山社区秉持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理念,积极与其他社会组织携手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从细微处着手,联合党员志愿者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送去精心准备的慰问品,让老人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从大处着眼,与其他社会组织紧密合作,为居民举办健康义诊,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组织拍摄暖心纪念照,定格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举办集体生日会,让欢声笑语在社区中回荡……

“咱们社区真是太好了!你们太有心了,还惦记着我这个老人家。能来陪我说说话,我就很开心了,还带来了东西。”当社工带着慰问品走进老人家中时,常常能听到这样朴实又感人的话语。那些原本摆放在货架上只是标有价格的商品,在社工手中,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一支笔,勾勒出管辖区域的清晰区块图;一本小册子,详细记录下辖区居民的每一条意见建议;一件红背心,拉近社工与居民之间心与心的距离……社工背上红色马甲的反光条折射出的亮光,照亮的是江口街道甬山社区前行的方向。

2025-06-18 社工入户解民忧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19911.html 1 3 甬山社区绘就温情治理和美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