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雁 何腾涛 通讯员 楼飞鸿 邬丹盛)6月7日下午,80余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第四期第二阶段现地教学学团的成员走进大堰镇张家村、箭岭村,通过深度走访调研,实地感受“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乡村蝶变。
走进张家村,香橼种苗茁长成长、迎风招展,光伏面板铺满楼顶、熠熠生辉;漫步箭岭村,乡村别墅整齐划一,地面洁净如洗……活动当天,学员们踏访张家村黄精种植基地体验馆、中草药种植基地,箭岭村村史馆、箭岭环境学习中心等地,了解张家村从光伏项目到中草药种植项目的可持续共富道路,箭岭村从垃圾分类到资源再生的零污染村共治历程。张家村与箭岭村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发展大局,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乡村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模式,给到访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学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分享了各自乡村振兴路径与探索心得。随后,学员们分组利用扭扭棒、橡皮泥等材料搭建乡村发展潜力立体模型,展示乡村振兴方案。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村振兴实例、一次次乡村发展的脑洞模拟,想点子,学经验,为各自乡村的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各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是有共通性的,各村的发展经验以及思维碰撞产生的创新想法对张家村的未来发展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张家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第四期学员冯学军表示收获颇丰。
据了解,“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项目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发院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于2021年共同创立的乡村发展带头人交流研修平台,项目从智力帮扶与资源对接两方面入手,赋能乡村基层领导者能力提升,探索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的乡村发展样板,目前已推出了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