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诗文 何腾涛
通讯员 江汉平
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对残障家庭的温暖关怀,再到校园内的助学行动……近年来,我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在助农增收、助残脱贫、教育扶贫等领域深耕细作,用爱心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社会的慈善帮扶网络,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助残扶农结硕果
慈善基地暖人心
近日,记者走进溪口镇公棠村的有机竹笋慈善扶贫基地,一股浓郁醇厚的油焖笋香气扑鼻而来。基地内,一罐罐油焖笋在残障人士毛国存手中装箱打包,走向市场。毛国存因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有机竹笋慈善扶贫基地便安排他担任农场管理员,每月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自2013年起,市、区两级慈善总会与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携手,在银龙谷雷笋产业园成立了有机竹笋慈善扶贫基地,通过资金与技术、物料的结合,帮助困难农户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自给自足。有机竹笋慈善扶贫基地园区面积1300余亩,共划分为种植、加工、服务三个功能区,其中200亩有机雷笋田打造为雷竹栽培技术教学实践基地。
除了为低收入农户(含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外,基地还为他们提供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截至目前,通过技术帮扶、农资帮扶、提供劳动岗位等方式,该基地已累计帮扶447户低收入农户和残疾人家庭,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八年接力传大爱
农产铺就致富路
5月的一个清晨,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义工们再次来到溪口镇明溪村许明夫家中,帮助他搬运、称重农产品。这一幕,是八年爱心接力的生动写照。
八年前,许明夫一家生活困苦,其妻子和儿子身患残疾,母亲年迈需照顾。在得知许明夫的家庭情况后,2018年10月,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与许明夫家庭结对,将助力奔富列为重点项目。在发现许明夫勤劳肯干后,义工们将帮扶重点转向帮助其推销农副产品。每到收获季,义工们便四处奔波,联系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八年间,累计推销农副产品销售额达23.3万元。
在帮助推销农产品的同时,义工们还发动社会力量给予许明夫一家精准帮扶。2023年,许明夫母亲离世,义工队员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金;义工服务队中的气排球运动员伸出援手,气排球运动场成了农产品推销的特殊平台;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食堂承诺持续采购许明夫的农副产品……
如今,许明夫一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许明夫激动地说:“感谢义工服务队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今后会继续提升农产品品质,以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回报社会的关爱,也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青苗”助学燃希望
善款照亮求学梦
小月(化名)是一名低保边缘户家庭的贫困学生,今年2月,在区慈善总会“青苗”助学项目的帮助下,小月收到了一笔3750元的助学金,让她重新拾起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梦想的追逐。
“青苗”助学项目成立于2024年8月,旨在为家庭困难的小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项目资助对象为我区符合低保边缘户标准且学习努力、品德优良的贫困小学生,每学期资助标准定为3750元,涵盖午餐费、公交专线费、人身保险费等多项费用。去年共资助学生10名,累计发放资助金额达62298元。
近年来,我区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在助农、助残、助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秉承“大爱无疆”的精神,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模式、拓宽帮扶领域,确保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受益。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慈善帮扶体系,为奉化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社会发展贡献慈善力量,让爱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