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申磊
通讯员 张振宇
在海洋强国战略与高端装备制造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宁波欧佩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以其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在深海管道、水下工程等领域掀起创新风暴。公司创始人白勇,这位从实验室走出来的跨界专家,以学者的睿智与企业家的魄力,突破产学研壁垒,在惊涛骇浪中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不断突破与升级。
深耕学术
跨界逐梦开新局
白勇的职业生涯始于学术界。1989年,他获得日本广岛大学海洋结构博士学位,之后辗转日本、丹麦、挪威、美国等地,在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2005年,他回到中国,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专注于海洋工程结构、海洋管道与立管以及海洋柔性管等领域的研究。
2014年,白勇入选上级人才计划,获得500万元科研资助。同年,在奉化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创办宁波欧佩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开启了从学者到企业家的跨界转型之路。
“创业最难的是思维转变。”白勇坦言,“学者追求理论突破,而企业家必须考虑市场、成本、生产。这个‘弯’很难转,但必须转。”他笑称自己是“书生办厂”,但正是这种跨界融合,让他的企业兼具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破局而立
熬过寒冬得春来
2016年至2021年,是欧佩亚最艰难的几年,新产品需要漫长的认证周期,市场认可度低,销售产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为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白勇掏空“家底”,甚至不惜将自己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进行贷款。“那几年压力巨大,但我对我们的技术有信心。”白勇回忆道,技术自信的底气来源于人才创新优势。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区政府及时提供了一揽子支持举措,尤其在企业引才育才方面重点发力,如提供薪资奖励、猎聘奖补、人才公寓等支持政策,协助引进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为企业科研创新注入强劲动力。2018年,白勇的团队入选了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转机出现在2021年。随着核心产品逐步打开市场,欧佩亚的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步入稳健发展轨道。2024年,公司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所有贷款全部还清。从这段经历中,白勇悟出一个道理:创业不仅需要过硬技术,更需要良好环境和坚强韧性。
技术领航
剑指全球拓市场
欧佩亚的“明星产品”是深海柔性管,该产品在综合技术、产量、利润等方面位居全球第二。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深海柔性管既满足“刚”的强度条件,又满足“柔”的顺应性条件,因此,该产品创新采用了一种多层非粘结螺旋缠绕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深海石油开采、海上风电等领域,具有耐高压、耐腐蚀、性价比高等优势。与此同时,该公司的玻纤增强柔性复合管在国内及中东市场建立了稳固的竞争优势,钢丝增强复合管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
“我们的策略是先立足国内市场,再拓展到海外。”白勇说,目前,公司旗下产品已成功打入中东和南美市场,之后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专精特新“小巨人”,白勇表示,欧佩亚的成功秘诀在于技术产业化。他带领团队将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再推向全球。“我们不仅做产品,还要做行业标准。”在研发方面,欧佩亚硕果累累,目前已拥有43项专利,并围绕核心产品出版了5本英文专著和2本中文专著。
谈及未来,白勇坚定地表示,要持续研发适用于深海的柔性管道,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他的目标不单是壮大企业,更要巩固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从学者到企业家,我最大的感悟是,科研成果必须跨越论文的边界,在市场浪潮中淬炼出真正的实用价值。”白勇说。他的故事,正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诠释,而他的深蓝梦想,正在奉化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