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到病房

我区护理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温暖担当

记者 郑连乔 郑乃婷 通讯员 程星 苏海盛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护士队伍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覆盖从新生儿护理到临终关怀的各个阶段,用温情“守护”着人们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互联网飞速发展、数智化改革推进,护士行业悄然发生变化与革新。在我区,互联网护士、无陪护病房、免费陪诊等新型护理方式层出不穷,不同战线的白衣天使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全链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互联网护士“上线”

开启居家养老智慧新篇

在区人民医院护理办公室内,一面面鲜艳的锦旗、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无声诉说着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诚挚敬意与深切感激。

小李的父亲因前列腺增生引发尿潴留,急需插尿管维持排尿,然而老人中风瘫痪,行动极为不便,前往医院就诊成为摆在家属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了解到区人民医院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下了单。没想到,手术室的护士张坤真的多次上门为我父亲更换导尿管。”小李表示,张坤不仅凭借专业技能及时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还耐心细致地开导老人,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插尿管后的生活。张坤手把手教会家属后续护理导尿管的方法,并主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时沟通。这份关怀与专业,让毫无护理经验的家属倍感安心与温暖。

截至2024年年末,我区户籍老年人人口超16万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业护理资源分配问题日益凸显。怎样构建起安全规范、行之有效的居家护理服务体系,让专业护理服务走进每一个有需求的家庭?这不仅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

区人民医院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模式,紧密连接了医院与患者家庭,打破了传统医疗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温暖的“连心桥”。如今,依托“浙里护理”平台,患者能够全天候提交服务需求,护士在接单后的24小时内,会主动联系患者,全面完成健康状况评估并做好物资准备工作。之后,护士将严格按照预约时间,为患者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此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专门成立了居家护理应急指导小组,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实现与专家团队的实时连线,为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2022年,区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施美儿凭借出色的服务表现,荣获宁波市首届“最美云护士”称号。

据了解,自2019年医院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来,已开通38项护理上门服务项目,共有180余名护士加入其中。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我区百姓提供5000余人次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开展护理咨询539次。

借助互联网技术,区人民医院成功实现了院内、院外同质化服务,患者只需一键预约,便能足不出户享受从医院延伸至家中的专业、暖心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

在医疗事业的版图中,护理领域正在发生变革。曾经被视为女性专属的护理行业,如今涌现出了一群坚毅果敢的男性身影。在我区,一支由男护士组成的专业队伍,以刚劲有力的臂膀、细腻入微的关怀,重塑护理职业的多元形象,成为守护生命的“硬核担当”,为护理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4月18日,“奉化区男护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溪口医院、新桥骨科医院、宁波爱伊美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的32名男护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个全新的专业组织,不仅为男护士搭建了交流协作的平台,更标志着男性护理力量在医疗体系中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1992年出生的钱园,作为男护联盟的“领头雁”,在ICU重症监护室早已声名远扬。ICU是与死神交锋的最前线,每一次呼吸监测、每一项数据记录,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在这里,钱园既是精准执行医嘱的“生命卫士”,又是给予患者温暖关怀的“心灵守护者”。他每日穿梭于病床之间,熟练地进行药物配制、生命体征监测,面对需要频繁翻身、拍背、吸痰的患者,他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遇到紧急转运患者、调试大型医疗设备等“体力活”,他更是冲锋在前。

“男护士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我们能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状况。”钱园说道。在ICU的无数个日夜,他以冷静的判断、娴熟的操作,与医生团队并肩作战,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有他们在,我们更有底气!”这是女护士对男护联盟成员的由衷评价。在急诊室的生死时速中,他们是搬运患者、操作急救设备的“主力军”;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他们是传递器械、配合手术的“得力助手”。这些身着白衣的“男”丁格尔,用专业与温情打破传统偏见,以独特的魅力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医疗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一句俗语,道出了无数家庭在亲人住院时面临的陪护难题。如今,这一困境正被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打破。2024年10月,全区首个多元化无陪护示范病房在区人民医院正式揭牌。今年年初,区中医医院紧跟步伐,正式启用无陪护病房。这种创新模式,正以迅猛之势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提升就医体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突破口。

程序员小王对此深有体会。近期,母亲生病住院,工作繁忙的小王陷入了两难境地——请护工费用太高,自己陪护又无法兼顾工作。“区中医医院的无陪护病房真是帮了大忙!”小王感叹道,在这里,专业的护理团队代替家属承担患者的照护工作,让他无需再为母亲的照料问题忧心忡忡。

区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陪护病房并非无人照护,而是由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统一管理的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住院期间的专业生活照护,实现“陪而不护”的精细化服务。在无陪护病房里,患者由护理员与病区护士共同照护。护理员不仅负责协助患者洗漱、用餐、服药等日常事务,还会根据患者病情,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陪同其接受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心康复情况,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无陪护病房推出了“一对一”和“多对多”两种灵活的照护模式。这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作出的安排,确保服务贴心又精准。同时,病房还为患者配备了呼叫铃,保证患者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

此外,为保障服务的专业性与标准化,医院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护理员由医院与第三方陪护公司进行双重管理,通过定期培训、考核、评估,全方位提升护理员专业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员的服务质量接受科室、陪护公司和医院的多重监督。“刚开始,护理员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过系统培训,他们的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都有了显著提升。”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周雪景表示。医院还制定了无陪护病房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等规范,确保无陪护服务专业、有序开展。

随着无陪护病房的不断推广与完善,越来越多患者从中受益,享受更加优质、高效、舒适的医疗服务。

2025-05-12 从云端到病房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13297.html 1 3 我区护理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温暖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