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侃侃
4月,两场国省级别的农业技术重要活动在我区举办。4月8日下午,2025年浙江省植保检疫工作暨夏粮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西坞街道万亩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举行,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展示和经验交流,全面部署夏粮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来自全省各地160余名农技专家现场观摩、交流;4月11日上午,参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的百余名农技专家,先后走进西坞街道万亩方和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现场观摩,就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相关技术细节和推广模式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对我区在作物健康小镇建设上所作的探索表示肯定。
近年来,我区利用体系支撑、科技赋能,推进植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防控基础,提升综合防治能力。我区以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与国资领投,建成粮油万亩方3个、蔬菜万亩方1个,新增规模化生产面积近4万亩。2023至2024年新增植保无人机81台,全区保有量达160余台,规模主体无人机作业覆盖率达50%以上,服务范围拓展至播种、施肥、监测等领域。同步推进智能虫情测报、无人机巡田等技术应用,2024年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0个,示范面积0.9万亩,辐射面积达11万亩。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长效防控机制。建立区、镇(街道)、社会化服务组织三级联防体系,区农技总站增挂植保植检站职能,统筹全区病虫害监测预警;12个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社会化组织承担统防统治。构建“专家—骨干—新进人员”的传帮带体系,组建16人植保专家团队(含专职6人、产业专家10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统防统治作业及病虫害监测预警等,2022至2024年,全区共发放补助资金1006万元。
智慧网络赋能,织密监测预警防线。科学布局病虫监测点23个(含市级4个、疫情监测点8个),安装智能监测设备30台,2024年新增水蜜桃、草莓特色作物监测点,目前已实现12个镇(街道)智慧监测网络全覆盖。2024年开展田间系统调查105次、专项调查20次,病虫害监测覆盖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依托“浙农优品”数字平台,将261户规模主体、7家植保组织、77家农资店纳入预警网络,2024年发布病虫情报7期,发送防治信息超3500人次。
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贯彻2025年浙江省植保检疫工作暨夏粮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精神,持续加大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应用力度,加强植保体系支撑,以科技赋能推动植保工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做贡献,为实现小麦早稻丰收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