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明
最近在一则新闻上看到,农田里无人插秧机在快速插秧,整整齐齐,一会儿一大片田就插好了。我的记忆瞬间回到小时候插秧的往事,尤其是种晚稻,时间紧迫,天气炎热。
天蒙蒙亮,我与姐姐匆匆吃好泡饭,带上一个小木凳和一把去壳的稻草,直奔田头。
晨风轻轻地吹拂着秧苗,早起的蜻蜓正用薄翅丈量黎明。当赤脚踏入水田的刹那,凉意裹着淤泥漫过脚踝,惊起一圈圈的涟漪。放好凳子和稻草,开始拔秧了。姐姐告诉我:“拔秧时每次只能拔三四根秧苗,手离秧苗根部两厘米左右,秧苗多了、离根远都会把秧苗拔断,不能种了。”我三指并拢抓住秧苗,双手“左右开弓”。用力洗一下秧苗根部的泥,再用稻草扎起来。一会儿手指、手臂酸酸的,只能咬咬牙,坚持!特别是第一天,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当拔到下午差不多了(当天要种好),就把一根根秧苗聚到一块儿,以防止秧苗“焦头”,影响生长。
中午稍事休息后,我带上一个插秧架,一点钟出发。
来到田头,我先把插秧绳一头固定住,快速地放线至对面,拉紧线,插好插秧架。再把上午拔好的秧苗有序地扔在田中。
正午的日头最是毒辣,水田化作沸腾的银釜。我走下田,水滚烫滚烫的,真想逃回去。我随手拿来一把秧苗,抽出其中的三分之一,然后右手从左手中取出三四根秧苗,插下去。秧苗不能插得太深,不然对它的长大、长高都有影响。六根一行,恰似五线谱上的音符。左脚应放在离左边的线能插两根的地方,右脚则放在离右边的线能插两根的地方,两脚后退要直线后移,不然就会插歪了。
种了一会儿,我就腰酸背疼了,但看见一旁的姐姐弯着腰快速地种着,我只得坚持继续种。又过了一会儿,难熬的腰酸背疼又迫使我直起腰休息一下。到后面我咬紧牙关,不休息,一直种到对面。种田不能站,越站越想站,也越发感到吃力,只能一鼓作气、坚持到底。每次种田背上顶着太阳,汗流浃背,衣服上全是汗水,其累、其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暮色四合时,蚊子、牛虻多起来了,衣服都是泥巴手印,终于把上午拔的秧全部种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