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怡宁 王林威 王巧丽 虞金辉 樊建威 通讯员 段凌云 李岁岁)春分至,农事忙。随着气温全面回升,一幅幅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连日来,记者在西坞街道的农田里看到,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盘旋,让田间地头充满了“科技范”。
昨天,在西坞村的水稻田里,一台搭载着水稻种子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调试下,按照既定路线,穿梭于田间有序播种,一来一回仅需五六分钟。“现在,我们家250余亩水稻全部采用无人机播种,效率高,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种粮大户邬寅磊介绍道。
“原来十几个人花半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现在使用无人机散播之后,效益提升的不仅仅是一倍两倍,而是几十倍。”西坞街道农办工作人员邬烈刚说,“我们农办每年会举行一到两次无人机操作技术培训,农户们能切实感受科技带来的利益,对这项农技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日前,记者在孔峙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看到,几台农机来回穿梭在田间,一旁的农户正在将调配好的化肥倒入无人机药箱,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沿着稻田上空匀速飞行,雾状的化肥随着气流均匀地散落在田间地头,不一会儿功夫,一亩田施肥作业就完成了。“以前施肥全靠人力,一上午最多只能施用五六包化肥,效率低还累人。现在用上无人机,1小时就能完成30包化肥作业。”种粮大户吴世良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种田真是轻松多了!”
据吴世良介绍,今年春耕生产轻松,离不开科技“新帮手”——T100植保无人机。据了解,T100植保无人机相比传统的人工方式,喷洒用时少、效率高、受地面环境限制较小,不仅促进了施肥减量增效,还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西坞街道早稻种植面积约2.1万亩,目前已部署中大型拖拉机94台、插秧机87台、植保无人机50台来保障春耕,让传统农业在科技的赋能下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