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在这个全球性关注睡眠问题的纪念日到来之际,一起来看看关于睡眠的一些疑问与困惑,共同探寻解决之道。
因为焦虑而失眠,怎么办?
有朋友说:近段时间以来,总是被一个现象困扰。躺在床上一临近睡觉,脑海中会涌出许多杂念,包括对未来的担忧、焦虑、烦恼……挥之不去,让自己辗转反侧而睡不着。因为焦虑而睡不好,可能是影响睡眠最常见的因素了。那该如何克服呢?
第一种做法是在睡前让自己放松,可以看一些轻松的影视剧节目,或美食、旅行和文化的纪录片。但要注意,内容最好是跟外部世界相关的,不要跟自己联系上,不要让你想到自己。这是一种预防措施,而如果负面的念头已经涌上来了,这时就需要用到第二种做法了,我们要直视这些负面的念头,告诉大脑这些念头是虚假的、不理智的,它们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真实的威胁。我们可以试试下面这套步骤——先问自己: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评估概率:按照你过往的经验和客观的看法,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高?其他分支:除了你担心的后果,事情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考虑反例:在你过往的经验中,有多少事情是你担心会发生、但最后完全没有发生的?有多少事情是你担心很严重、但到头来很简单就解决掉了?列出帮助:万一你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可以从哪些人、哪些途径获得帮助?这套方法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你明确地告诉自己这些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是完全有能力去克服和解决它们的。这可以帮助大脑构筑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从而抵消掉这些杂念对你的冲击和干扰,让你能够安心地睡个好觉。
经常报复性熬夜,怎么办?
很多人经常有这种情况:明明知道该睡觉了,但就是不愿意上床,或者上床了,还是拿着手机不放手,再刷一会信息流、看一会新闻、读一会小说……不知不觉,就又拖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这种情况,就叫做报复性熬夜。这会不断把睡眠时间往后挤压,让自己睡得越来越差,以至于白天什么事都做不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相信所有陷入报复性熬夜的朋友,都知道这样是不理性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一个简单有效的做法,是给自己设计一套日常仪式,具体如下:总结一下今天想到、学到和梳理过的东西,对过去的这一天做一个总结;把明天要做的事情记录到清单里,简单排一下优先级,写一下注意事项和要点;打开一本最近在读的书,读上15分钟到半小时,不要操心是否有所收获,主要是起到调整状态的作用;喝一杯牛奶,做一做简单的拉伸动作,或试着做一下正念冥想等。但要注意,这些行为必须是简单的,不怎么费脑子的,也不要过于剧烈的;不要消耗太多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尽量避免上网或信息摄入。
躺在床上很清醒,怎么办?
这可能是另一个很多人容易遇到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在什么时候入睡?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睡觉,还是等困了再去睡?如果上床了但一直不困,怎么办?
一个最直接的回答是:如果能很快睡着,那么最好的情况是固定时间入睡;如果不能,那么就等到困了再去睡。也就是说,最关键的原则,是要尽量减少在床上清醒的时间。因为在床上越清醒,大脑就越容易把床跟清醒建立联系,从而潜移默化地导致你更容易失眠;反过来,当你感到困倦时再上床,并很快入睡,大脑就能把困意跟床建立联系,从而帮助你更快入睡。因此,如果你上床后,感到非常清醒,躺了半天都睡不着,最好的办法是立刻起来,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放松,同时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和脑力的事情,读读书,写写随笔,整理文件,这样可以更快地让自己产生困意。
晚上没睡好,后果严重吗?
晚上睡不好,会不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有些朋友平时可能会看一些科普文章,里面会提到睡眠的作用,如巩固记忆、整理知识、清除代谢废物、预防阿兹海默症等 。当他们因为某些原因,打破了平时的睡眠习惯时,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担忧:我这几天没睡好,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其实人是有非常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稳定机制的。只要你不是长期缺乏睡眠或者有睡眠障碍,偶尔几天没睡好、睡得浅,或者时间紊乱,不会造成什么后果,顶多就是需要多花几天时间去调节回来。反过来,你越担心,就越容易睡不好,反而加重你的失眠。因此,更好的做法是在睡眠前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减少对大脑的刺激。但如果出现比如连续好几个月以上睡眠时间变短或低于6小时;连续好几周每天都感到疲惫、困倦、没有精神;连续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总是会醒来好几次,醒来之后要很久才能再次入睡,就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和习惯了,当自己调整不好的时候应及时就医。
区疾控中心 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