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李根裕

馒头,这看似普通的食物,却承载着无数人的温暖记忆。它是厨房烟火中的常客,是日常生活里最朴实的慰藉。

馒头的历史悠久。相传,诸葛亮在七擒七纵孟获后,南蛮事件得以解决。班师回朝途经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听当地人说,要渡河必须以四十九颗南蛮首级为祭,以安抚泸水河神。诸葛亮听罢说:“南蛮的事已经平定了,我怎么能虐杀俘虏呢?”为了解决祭祀河神的问题,诸葛亮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叫来厨师,命他们宰杀牛羊,用米和水,将牛羊肉包至其中,做成“南蛮”人头的形状蒸熟,待一切物件准备就绪后,诸葛亮用这四十九颗“人头”祭祀河神,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利利地渡了过去。后来,这种面食就传了下来,因为当初用面食代替“蛮首”,所以人们习惯把“蛮首”写成“馒头”。到了晋代,“馒头”的字样出现在史书《饼赋》中,指的是内含肉馅的大个“蒸饼”。到唐宋,馒头的形状逐渐变小,作为一种常见点心,出现在日常的餐桌上。

现在,馒头虽有多种品种和各样叫法。在我们奉化,有两种馒头。一种是素馒头,其馅是将赤豆碾碎后加入黄糖制成,上面盖红印,可用于婚丧喜寿之事。若碰到造屋上梁,则必须盖蓝印,若盖红印,会有火灾之隐患。一次送去的素馒头一般30至60个。另一种是荤馒头,叫油包馒头,内馅用猪油加白糖制成,个头比素馒头大一倍。主要用于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庆寿的客人以及邻居,一般每人(户)2个。也有个头比素馒头小一半的,主要在餐桌上当作点心。

过去,盛馒头有的会用吊篮,这种篮做工精细,制作一只篮需要3到5个工时,上过漆。也有平常的篮子,上面盖一块布。小时候,看到客人送来馒头,不管它是冷的还是硬的,总迫不及待地马上拿一个解解馋。特别是在挑山货时,到溪口看到点心店蒸笼里热气腾腾的馒头,恨不得马上吃进肚子里,于是,大家一边吃着香甜的馒头,一边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那美妙的味道至今仍记忆犹新。

馒头看似平常,却有着无尽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2025-01-16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95484.html 1 3 馒头 /enpproperty-->